13年版眩晕诊疗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年版眩晕诊疗方案.doc

眩晕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2013优化版) 一、定义: 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现代医学的后循环缺血、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等以眩晕为主症的疾病可参照本病治疗 二、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诊断依据: 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 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 三、治疗常规: (一)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治疗: 1.肝阳上亢证 (1)主症: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法:平肝潜阳。 (3)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g、钩藤后下30g、石决明先煎30g、山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5g、杜仲15g、益母草30g、桑寄生15g、夜交藤30g、茯神15g)。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9克以降逆止呕。如合并有肝肾阴虚者,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4)中成药:全天麻胶囊 每次3粒,每日三次 2.风痰上扰证: (1)主症: 眩晕有旋转感或晃动感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弦滑。 (2) 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3)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9克、白术12克、天麻9克、橘红12克、茯苓12克、生姜9克、大枣6克、甘草6克)。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加南星12g,白附子9g,陈皮9g以祛风化痰;如痰多色黄或舌苔黄腻者,加竹沥15g,浙贝母9g,桑百15皮,全瓜蒌30g以清化痰热;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桃仁9g,红花12g,当归15g以活血通络;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 (4)协定处方:风眩宁方(法半夏12g、川芎12g、白术12g、天麻12g、陈皮12g、石菖蒲9g、泽泻12g、葛根30g、徐长卿15g、怀牛膝20g、炙甘草6g等),每次125mL,每日两次 3.气血亏虚证 (1)主症: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舌苔薄白,脉弱。 (2)治则: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3)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2g,当归10g,熟地12g,川芎9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912g,炙甘草6g,炙黄芪30g,陈皮6g,远志9g,升麻6g。) (4)中成药:归脾丸 每次20丸,每日三次 4.痰瘀阻窍证: (1)主症: 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 (2)治法:活血化瘀,开窍化痰 (3)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69、枳壳9克、柴胡12克、桔梗9克、川12克、牛12克、天麻9克、半夏9克、菖蒲9克、茯苓12克。 5.肝肾阴虚证 (1)主症: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质红,舌苔薄,脉弦细。 (2)治法:补肝益肾。 (3)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黄g,枸杞子g ,菊花g,山茱萸(制)g, 牡丹皮g,山药g,茯苓g,泽泻g ) (4)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每次20丸,每日三次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依据症情分别可以选用血塞通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生脉或参麦注射液等 (三)特色治疗(依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 1. 针灸治疗: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 穴位加减:风痰上扰加丰隆、内关;肝阳上亢加行间、太冲;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血海;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等补肝益肾;痰瘀阻窍加膈俞、脾俞。 针法:针刺风池穴应正确把握进针方向、角度和深浅,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日1次,连续3天,每次针后留针30分钟。 2.耳穴压豆治疗,选穴:肾区、脑干、神门 3. 双侧合谷穴同时提插捻转针刺法:适用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