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doc

前言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科体系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综合发展,具有较宽学科覆盖面。学校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两院院士1名(含双聘院士名),1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个硕士点。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三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作为一所教学、科研两中心大学,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全国振动时效技术推广中心、铸造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培训中心(中美合办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中国微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培训中心、国家CAD应用培训网络--东北CAD培训中心),2个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模塑建材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19个独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室),53个研究所。1978年以来,有84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奖122项,省部级奖352项围绕教学、科研两中心工作,学校广泛建立与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20多个城市、50多个大中型企业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目 录 化工学院 1 土木水利学院 26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52 机械工程学院 63 船舶工程学院 72 管理学院 80 物理系 91 工程力学系 111 材料工程系 129 动力工程系 142 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150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58 应用数学系 165 建筑与艺术学院 171 环境与生命学院 177 发展中的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 188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组织管理机构 189 科技处机构设置 191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的前身是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成立于1949年。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一批著名化学家汇集这里,为化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雄厚而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化工系各学科迅速发展,师资队伍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于1984年成立了化工学院。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化工、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机械等8个系18个教研室。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9人。 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其全部七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和水科学与技术,并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3个省重点学科(工业催化、化学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还有化工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煤化工研究设计所、吸附与无机膜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工业催化剂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系统工程研究所、腐蚀与表面工程研究所、化工装备特种技术研究所、气波技术研究所等。 化工学院以人才为本、创新为先,以贡献求支持、以改革促发展。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需要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每年都承担一批国家、省市级科学基金和973、863及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同时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和高新技术开发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主要优势学科 ★精细化工(应用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染料化学与光化学、表面活性剂与温控相转移催化、环境友好精细化工技术、天然与合成药物研究、精细及专用化学品研究等。 ★工业催化 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筛催化、络合催化和酸碱催化,开发环境友好催化剂及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学品合成反应技术。另外还进行吸附剂和吸附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 ★化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热与节能技术、多相流传递、粉粒体与干燥工程、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膜与膜过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过程系统模拟优化和综合、膜科学与技术、腐蚀与表面科学理论、腐蚀控制方法等。 ★化学工艺 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结构及其转化技术、功能碳材料、超临界萃取技术、工艺过程的模拟与优化、无机膜、膜催化及膜反应器、超细无机材料的制备、变压和变温吸附分离工艺和工程等。 ★高分子材料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耐热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制备、新型耐高温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耐高温绝缘漆和涂料的研制、新型高性能聚合物的物理改性及成型技术、功能高分子、阴离子聚合理论及新材料、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合金及共混与复合功能材料等。 ★化工过程机械 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