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北、陕西、天津三省统考申论解析.doc

2009年湖北、陕西、天津三省统考申论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湖北、陕西、天津三省统考申论解析.doc

2009年湖北、陕西、天津三省统考申论解析 2009年湖北、陕西、天津三省(直辖市)首次进行统一时间、统一试题的申论考试,试题内容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从资料的内容和试题设问的方式来看,体现了鲜明的导向:首先,在命题上紧扣当前公众热点话题,网络文明建设、规范网络秩序与今年1月初开始的国家七部门联合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扣得很紧,“人肉搜索”话题也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紧密相连,同时这一话题又是不具备敏感性的,可以公开讨论,与现行体制和政策方针不构成冲突;其次,四个题目分别要求对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对“人肉搜索”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从自律角度提出网络管理对策,从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的角度向网民写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公开信,通过作答要求体现出的官方立场十分清楚,即认定网络媒体和网络传播内容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人肉搜索”现象必须规范,综合起来,要归纳到多种方式并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这是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也是本次申论考试试题的既定标准。 首次统考试题的这两种导向值得重视,对今后的应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把握申论命题规律的非敏感性、高时效性题材,形成针对性强的信息储备,以准确备考;二是要把握官方立场,建立对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准确作答。 给定资料介绍了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状况,在帮助公众获得信息、传播知识、畅通党和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开展网络监督、推动反腐工作深入发展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网络低俗内容、散布谣言、网络诈骗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活动、网络不文明行为、侵犯公民权利等问题;介绍了网络低俗内容专项整治等管理措施,列举了媒体和各界人士有关公民道德教育、网络媒体自律与政府依法监管相结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观点。全面包含了作答所需的问题、分析、对策思路、具体措施等内容,只要抓住“教育、自律和监管并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这条主线,就不难解答全部四道问题。 全部题目4道,作答字数1600—2000字,难度适中,题量也适中;但由于题数、作答字数与阅读量综合起来,考生负担较重,此题实际难度仍然属于偏上。这预示了实行统一考试后,申论试题总体将向难度中等偏上、作答字数2000字左右的态势发展,是未来统考试点扩大范围后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向。 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资料,分别指出我国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和网络传播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200字左右 答案(231字) 网络媒体在以下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帮助公众获取新闻信息,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享受网络带来的资源优势、使用便利和文化乐趣;二是畅通党和政府与公众的沟 通渠道,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三是多种形式开展网络监督,推动了反腐败工作深入发展。 网络传播内容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存在大量的淫秽色情等低俗内容,腐蚀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二是存在散布谣言、欺诈以及其他形式的网络犯罪活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三是存在过度暴露公民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等现象,侵犯公民权利。 【作答要求】“分别指出”是要求分别作答,表述形式上应按类分段,“积极作用”和“主要问题”各成一段,分别集中表述,按申论命题规律,概括类问题通常以概括消极方面的“问题”为主,篇幅上“问题”应超过“积极作用”,但依据给定资料两方面内容的篇幅大小,以及体现正确导向的用意,可均衡配置两方面内容的比例。 二、“给定资料6”中国人民大学C教授认为,“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请简要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20字) 答案(481字) “人肉搜索”的本质是一种网络监督,是一种依靠网民参与对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失当行为进行监督、曝光和批评的方式,这是“人肉搜索”的主流,“人肉搜索”作为民间反腐的一种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某些制度缺陷,是党和政府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支借助力量。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人肉搜索”存在是否合理——合乎伦理准则和社会公德、是否合法——符合法律标准和行政管理规定的问题,缺乏事实依据的“曝光”、过度公开被批评对象的个人信息,是对他人公民权利的侵害,是违反法治精神和道德准则的,将对社会公秩良俗造成损害。由此看来,“人肉搜索”又有其不利一面,因此,C教授认为“人肉搜索”是利害兼具的“双刃剑”。 “人肉搜索”的运用能否趋利避害,关键取决于政府驾驭是否得法。应严格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人肉搜索”行为,对严重的网络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坚持引导得当、管理有力,确保“人肉搜索”尊重事实,严守法律和道德界限,以充分发挥这种网络监督方式的积极作用,发挥其作为“双刃剑”的有益一面,遏制其有害一面,为推进民主法治和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作答要点】“分析深入”要求对“人肉搜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