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语文规范单元训练:第一单元 (新人教版必修一).docVIP

2013高一语文规范单元训练:第一单元 (新人教版必修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高一语文规范单元训练:第一单元 (新人教版必修一).doc

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3)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5)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答案 (1)百舸争流 (2)哀怨又彷徨 (3)软泥上的青荇 (4)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二)诗歌阅读(2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向天空/步步高升”描写的是奋力向上、力争上游的竹子形象,“坚硬的环节”指的是竹节。 B.“也只有绿/才是你一生想说的/那句话”表现了竹子满目苍翠、终年常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C.“虽然偶尔你也喜欢化装/穿好一袭墨衣”说的是有些竹子在枯死之后,颜色由绿变成了墨一样的黑色。 D.“这样的个性”是指竹子任凭“风的构陷”,面对“最冷的朝代”,仍然笔直挺立、宁折不弯的人格特征。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竹直插云霄的“不变志向”、“一生”追求“绿”的执著信念、“茹冰饮雪”的无畏壮举,寄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意志、精神和气概。 B.“父母兄弟都是/这样的个性”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把对个性人格的由衷赞美自然扩大到对整个民族精神的纵情讴歌。 C.诗人写竹,绝非单纯的、静止的物象描摹,而是经过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浸泡,渗透了诗人对民族底蕴和民族灵魂的探索。 D.在这首诗里,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竹的典型特征,从不同的视角,对竹进行简笔勾勒,画面感特别强烈。 解析 第(1)题,C项,“变成了墨一样的黑色”错误,说的应是画中的竹。第(2)题,A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范围太窄,应是指整个中华民族,不局限于“古代”,也不仅限于“劳动人民”。 答案 (1)C (2)A 3.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6分)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来指代长沙和武汉,意趣盎然地叙述了行踪。“才”和“又”互相呼应,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B.“风吹浪打”和“闲庭信步”的对比,表现了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精神气度。 C.“一桥飞架南北”,以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长江大桥。“飞”字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的雄姿,也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D.“更立西江石壁”三句进一步展示了更为宏伟的远景建设图画,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魄,并为结尾写神女的“惊”作好了铺垫。 (2)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写游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畅游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下阕描写改造长江的图景,寄托奋发图强建设国家的殷切期望。 B.上阕结尾,引用《论语》的话,并赋予新意,既深化了上阕的思想内容,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 C.下阕结尾,从神女惊讶的角度显示出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增添了绚丽神奇的色彩,深化了全词的意境。 D.诗人发挥了艺术想象力,运用了丰富的联想来抒发豪情,描绘国家的建设图景,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解析 第(1)题,C项,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第(2)题,D项,本词是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1)C (2)D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10分)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这首诗有“你”“我”“云”三个对象,它们指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