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释音》特殊音注与宋代通语音研究.pdfVIP

《唐书释音》特殊音注与宋代通语音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书释音》特殊音注与宋代通语音研究.pdf

2015年 2月 佳 木 斯 大 学社 会科 学 学报 Feb.,2015 第 33卷第 1期 JOURNALOFSO 3 LSCIENCEOFJIAMUSIUNIVERSrrY V01.33 No.1 《唐书释音》特殊音注与宋代通语音研究 吕胜 男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人文艺术系,江苏南京211100 [摘 要】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演变为元明早期官话,其问一些重要音变,大多在宋代产生、发展或完成。 《唐书 释音》为北宋人董冲所著,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通语音变现象有所体现。在 《唐书释音 中的特殊音注中,有大 量反映宋代通语音变的例子,其展现的语音演变发展趋势同于中原通语,但发展速度则比较慢,较之 中原通语显得 相对保守。 [关键词】《唐书释音》;特殊音注;宋代通语 [中图分类号]Hl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307—9882 2015 O1—0118—03 一 、 引言 反切比较法、算术统计法等方法。 《唐书释音》,二十五卷,宋人董冲所撰,成书於宋徽 二 、声母系统特殊音注与宋代通语音变 宗崇宁五年。董氏自序中有如下记载 “皇帝诏儒臣修唐 一 浊音清化的发生 书,其事广 f前,其文粹于旧,学者愿观焉。或字奇而莫 在 《唐书释音》中,清、浊声母发生有混注现象,其中 能辨 ,则张然而中止者有矣”,因而董氏为之作注。 浊声母与清声母发生接触的总体情况如下 : 《唐书释音》版本众多,各个版本中的脱衍讹误等都 全浊音声母 清音声母 平声 仄声 会影响到 《唐书释音》的音注研究,有的还涉及到文字、 并母 帮母 3 3 若拇 2 4 训诂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校勘是必需的。经过校勘 比 奉母 非母 1 0 对,发现各版本的差别不大,不同仅限于形近讹误 ,并无 敷母 0 1 其他。我们在对 《唐书释音》进行研究时,主要工作底本 定母 端母 1 3 透母 2 7 采用了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 ,常用参校本采用了清 澄母 知母 O O 乾隆写擒藻堂四库全书本、元大德刻明成化弘治递修 彻母 1 O 本、清乾隆武英殿刻二十四史本等三个版本 ,对其音注 群母 晃母 l 1 溪母 2 0 进行逐一校勘,以确定可靠的研究材料。 精母 3 1 《唐书释音》产生于北宋年代,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 徒 清母 1 4 实际通语音变现象有所体现。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演 心母 l l 变为元明早期官话,其间一些重要音变,如唇音分化、浊 邪母 心母 1 2 精母 1 O 音清化、知照合流、韵母整合、入声韵合并和声调系统调 庄母 O 1 整等,大多在宋代产生、发展或完成。宋代正处于汉语 崇母 初母 O O 语音由中古音系向近代语音系统转变的过渡阶段。因 生母 0 1 此,对于宋代语音的研究,为汉语语音史和方言史的研 船母 章母 O 0 究不可或缺一环。我们研究的对象是 《唐书释音》中的 昌母 0 O 禅母 书母 O 1 特殊音注所反映的通语音变现象。所谓特殊音注,即两 章母 3 O 个声类混注数量在他们全部音注数量中所 占比例很小, 匣母 晓母 4 3 不能据以判定二者的分合,但却可以反映出宋代实际的 全浊平声与送气清音混 l5 总 计 全浊平声与不送气清音混 12 语音演变现象和趋势。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 全浊仄声与送气清音混 24 古典文献学校勘法、穷尽性的语料分析法、反切系联法、 全浊仄声与不送气清音混 9 [收稿 日期]2o14一I1一lO [基金项81]江苏省教育厅02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书释音 音韵系统及赣方音历史演变研究” 20l2sJ】00I5 [作者简介]吕胜男 1982一 ,女,江苏东Oh-,博士,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航地勤服务。 一 l18 — 上表可见,《唐书释音》里清、浊声母的接触情况:平 6 膂士角切,食角切 ,7—73上 船崇二混注 声部分浊音与送气清音的混切数仅略高于不送气清音, 7 酾所宜切,式施切,25—224下 以书切生三 仄声部分二者的差距就稍大一些,总体上混注 比例不 2.知三组与章组混注 大,低于5%。但五音之中10个全浊声母与清声母的混 1 匡陟粟切,职日切,1—6 章知混注 注分布比较全,仅船母没有与清声母的混注,其余都有 2 最知镬切,之领切,6—71上 章知混注 程度不同的混注。从发音方法角度来看,全浊音与全清 3 鳢张连切,之廉切,7—7l下 章知混注 不送气清音 和次清 送气清音 无论平仄都有混注,具 4 愆陟列切,之舌切,7—72上 章知混注 体来说,与全清混注2l例,与次清混注39例,大的趋势 5 臻陟刃切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