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四、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测量.doc
实验四、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用稳态平板法测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1.导热系数测定仪(含实验装置、数字电压表、数字秒表) 一台
2.杜瓦瓶 一只
3.橡皮、电木、牛筋样品 各一块
三、实验内容
测量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四、实验原理
导热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播热量的过程,当温度的变化只是沿着一个方向(设Z方向)进行的时候,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可写为:
(1)
它表示在dt时间内通过ds面的热量为dQ,dT/dz为温度梯度,λ为导热系数,它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单位为w/(m?k),它是表征物质导热性能大小的物理量,式中负号表示热量传递向着降低的方向进行。
在图一中,B为待测物,它的上下表面分别和上下铜盘接触,热量由高温铜盘通过待测物B向低温铜盘传递,若B很薄,则通过B侧面向周围环境的散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视热量沿着垂直待测圆板B的方向传递,那么,在稳定导热(即温度场中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情况下,在Δt时间内,通过面积为S、厚度为h的匀质板的热量为
(2)
T表示匀质圆板两板两板面的恒定温差。若把(2)式写成
(3)
的形式,那么△Q/△t。便为待测物的导热速率。只要知道了导热速率,由(3)式即可求出λ。
实验中,使上铜盘A和下铜盘P分别达到恒定温度T1、T2,并设T1 T2,即热量由上而下传递,通过下铜盘P向周围散热。因为T1和T2不变,所以,通过B的热量就等于P向周围散发的热量,即B的导热速率等于P的散热速率,因此,只要求出了P在温度T2时的散热速率,就求出了B的导热速率△Q/△t。
因为P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接触,所以P的散热面积只有下表面面积和侧面积之和,设为S部。而实验中冷却曲线P是全部裸露于空气中测出来的,即在P的下表面和侧面都散热的情况下记录出来的。设其全部表面积为S全,根据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的关系得
(4)
式中:(△Q/△t)部为S部面积的散热速率;(△Q/△t)全 为S全面积的散热速率。而散热速率(△Q/△t)部就等于(3)式中的导热速率△Q/△t,这样(3)式便可写作:
(5)
设下铜盘直径为D,厚度为δ,那么有
(6)
由比热容的基本定义C=ΔQ/m·ΔT′,得ΔQ=cmΔT′,故
(7)
将(6)、(7)两式代入(4)式,得
(8)
将(8)式代入(5)式得
(9)
式中:m——下铜盘的质量;
c——下铜盘的比热容。
五、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多次测量下铜盘的直径D、厚度δ和待测物厚度L,然后取平均值。下铜盘的质量m由天平称出,其比热容C=3.805*102 J/кg?℃
2.安置圆筒、圆盘,并将2热电偶热端分别插入上下铜盘小孔。为使热电偶测温端与铜盘接触良好,需要抹上些导热硅胶,并插到洞孔底部。热电偶冷端浸入冰水混合物中。
3.根据稳态法,必须等温度分布稳定,才可以读数。这就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可先将电源电压打到高档,加热约20分钟后再打至低档。然后,每隔2分钟观察一下温度示值,如在一段时间内(如10分钟)样品上、下表面温度T1、T2示值都不变,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记录稳态时T1、T2值。
4.记录稳态时T1、T2值后,移去样品,再加热,当下铜盘温度比T2高出10℃左右时,移去圆筒,让下铜盘自然冷却。每隔30秒读一次下铜盘的温度示值,最后选取邻近的T2测量数据来求出冷却速率。
5.本实验选用铜康热电偶测温度,其温度与电动势的关系见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两端的电动势得到温差。所使用的数字电压表集成在了仪器上。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做稳态法时,要使温度稳定约要1个小时左右,自行设计得到平衡的试验方案,但必须保证温度稳定10分钟以上才能读数T1和T2。
2.操作时避免烫伤,同时应保持环境条件的恒定,尤其保证T1、T2值测量和下铜盘散热速率测量时的环境条件相同。
3.样品圆盘B和散热盘P的几何尺寸,应用游标尺、千分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散热盘的质量m约1㎏,用天平称量。
4.本实验选用铜—康铜热电偶,建议T1设定为60℃。
5. 本实验要求使用手动温度控制。
七、仪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宁波巨扬日用品有限公司年产2015万件.doc
- 宁波市学术性社会团体评估指标(2015年).doc
- 宁波市本级2015年度退役士兵职业技能.doc
- 宁波市洪塘、谢家区块人才房销售公告.doc
- 宁波绿创加盟申请表.doc
- 宁波韵升汽车电机系统有限公司汽车发电机和起动机生产项目.doc
- 宁海县前童古镇1#宅院复建工程.doc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厨房设备采购项目.doc
- 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专业参考目录-附件2.doc
- 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专业参考目录.doc-附件3.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表(房建).xls VIP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docx VIP
- 2024年全国高级配电线路工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颗粒级配曲线不均匀系数计算.xls VIP
- 建筑工程CAD网络课程项目申报书--.docx VIP
- 《我与地坛(节选)》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docx VIP
- 2025年秋季学期-2026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宗食材(肉蛋)采购及配送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VIP
- 耐高压PICC置管课件.ppt VIP
-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历模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