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谚语系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蕴含科学道理的闽南民间谚语系列闽南话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地方语言之一,除闽南地区外,台湾大部,广东、浙江等省部分地区的地方语言也是闽南话。由于闽南人很早就到海外谋生,因此东南亚一带也能通用闽南话。闽南话不但出国,还飞播出地球,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飞船中,放置了一张称为“地球之音”的光碟,其中有60种语言的问候语,闽南话“你好”也在其中。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闽南话,其语言形象生动,有着丰富的内容,因而保留和发扬优秀的闽南话,对丰富人类的口头语言意义重大。闽南民间谚语是闽南人民在漫长岁月里,在劳动、生活中体验、感悟的有科学性、哲理性的语言精华。闽南民间谚语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民众喜闻易记的特点。本期的节目中,我们选取了一些闽南日常习用的具有科学内涵及富于人生哲理的民间谚语,来向大家做介绍,让大家对闽南话更有了解,且更好地保存这些闽南民间谚语。   一枝草一点露   “一枝草一点露”是指每棵小草在晨间都会有点露水,这是因为贴地面的空气中饱和的水蒸汽因凌晨的低温凝结而成的。这种露珠对树木,对名贵的花卉,对小草总是一样有存在。这一现象启示我们一棵不知名的小草也同样能接受到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机会是相等的。用这现象来比喻即使处于贫穷、饥饿、受人践踏、欺凌的弱者,也一样有雨露的滋润,总有出头天的一日。这句谚语用在劝慰世人在逆境中不要失志,路就在自己脚下,勇敢向前,总有成功的一天。   咸甜(鲜)淡无味   闽南话中有句俗话“咸鲜淡无味”,这是一句很具科学性语言,说的是食物中,尤其是鸡,鸭,鱼,肉等高蛋白的食品若不加入盐,食之则淡而无味,加入盐后吃起来才能味道甘甜。   高蛋白的食品中若有食盐(即氯化钠)的存在,才能加速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味精即是一种氨基酸,蛋白质本身无鲜味,氨基酸才有鲜味。由于有氨基酸的存在,肉汤当然就更好喝了。食盐不但能使食物的味道鲜美,而且是人体所必须的重要物质。   闽南话中有“咸鲜淡无味”,北方人有“食有千般味,咸是第一味”的说法。这说的是同一道理,说明食盐的咸味不但是人的口感需要,而且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   土猴给蛤蟆开空 蛤蟆给土猴孵仔   这是一句比喻人与人互相利用的闽南话谚语,土猴(即蛄蝼)与蛤蟆互相利用,你为我挖洞越冬,我为你孵育幼虫,让你能传宗接代,这句俗话也有只说“土猴给蛤蟆开空”的,意为白拣了便宜,自己不需付出任何代价,而却能舒适,悠然自得。蛤蟆的栖身之所全是土猴为它早已准备好了的。   有些动物从它们祖先身上得到了御寒的巧妙办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迁徙,这就是过冬鸟,如燕子。另一种是睡眠———冬眠,两栖动物的青蛙、蛤蟆即是此类。面对严冬的饥寒交迫,冬天来临之前寻找洞穴作为安身之所,寒冷的冬天来了,它们便在洞穴中冬眠,一觉睡到春暖花开。而土猴,它有两只象铲子的前肢,极善挖洞,在本地蛄蝼严重危害地瓜,俗话有“土猴咬稀丛”(稀少的地瓜秧苗)。这种农民最为痛恨的地下害虫,严冬来到之前,把虫卵产在洞中就死去了,让子孙在洞中安然越冬,待来年春天孵化成虫,继续为害农作物。夏天蛄蝼挖的地道成了蛤蟆的安居所,恰似蛤蟆为土猴孵子成了生物间互相利用的奇特景象。   来不见清明 去不见七月半   “来不见清明,去不见七月半”,说的是燕子飞回闽南地区避暑的时间,清明过后飞来,七月半前飞回南洋诸岛去享受热带丰足的雨水,灿烂的阳光。   清明是个节气,在阳历中固定四月四、五日,而七月半是个阴历日期,在阳历中没有固定的日子,二者之间短的一百二十多天,长的一百三十多天。这样说燕子在本地生活时间似乎并不科学,那为何闽南话又是这样来形容燕子在本地的生活时间是“来不见清明,去不见七月半”呢?细一思忖原来闽南的燕子奉为吉祥鸟,它们具有勤劳勇敢、为民除害的优秀品质,是神圣的小鸟。清明、七月半是本地习俗的两个鬼节,每年这两个节日人们都要对它进行供奉或是超度。燕子巧妙地避开鬼节,这样的小鸟的确吉祥、圣灵!因此人们认为燕子会带来吉祥与安康,燕子筑巢之地是风水宝地。这也说明动物迁徙是为了更好适应气候和环境,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看来,闽南一带将燕子视为吉祥、圣洁之鸟是理智的,科学的。   瘦账肥算盘   “瘦账肥算盘”说的是看起来小数目,甚至是不值得提起的小数目,如一滴水、一粒米、一滴油,在某种情况下算起来是个大数目,有时甚至是天文数字。有类似普通话中“积少成多”之意,但此谚语更有形象、幽默的感觉。此句话大概源于这样的事实,以前的算盘比现在的计算器更希罕,没有算盘的农民一时要算账,就在地面划一条线分上、下档,然后用小石子作算盘子在地上作加减乘除运算。数目大了,小石子就多了,算盘就肥了。   “瘦账肥算盘”这句谚语,体现了闽南话语言幽默、形象、科学,也反映了闽南劳动人民的勤劳、俭朴的

文档评论(0)

80092355k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