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泰杯”重庆大学第十三届结构设计竞赛实施细则.doc
“万泰杯”重庆大学第十三届结构设计竞赛实施细则
“万泰杯”重庆大学第十三届结构设计竞赛实施细则活动公平、有序地进行,依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届竞赛情况,制定本次比赛实施细则。
一、 竞赛内容
①结构模型设计和计算分析
②结构模型制作
③结构模型拼装
④结构模型加载试验
竞赛优胜选手将代表重庆大学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结构设计竞赛。
二、 竞赛题目
①命题背景
可装配框架结构在当今强调高效发展的社会形势下有着巨大的作用。小到建筑施工现场的起吊,大到建筑生产批量化发展,其高强,高效的性能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重庆大学本次赛题为带基础的三层可装配建筑,体现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与时俱进,实践创新的原则。让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创新设计与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也为推动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在结构上的创新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②题目概述
本次赛题为带基础的三层可装配建筑,结构形式任选。模型整体由三部分现场拼接而成,每个部件均有尺寸及重量限制(详见下文“模型各部件尺寸要求”),以模拟施工现场的起吊能力。
三、作品要求
1.材料及制作工具
I. 主体材料:竹材(抗拉强度:60Mpa ,弹性模量:10000Mpa)、502胶水(或其他液体胶水如AB胶等);
II. 制作工具:美工刀、锉刀、铅笔、钢尺、三角尺(其余工具可自行准备)。
【注】①以上材料(除括号内)及工具(除括号内)由土木科协提供;
②主体材料中如有使用除规定以外材料的视为违规作品,直接取消比赛资格。
【附】竹材规格
竹材规格() 款式 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皮 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皮 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皮 2.模型整体尺寸要求
为了模拟可装配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参赛选手需提交一个带基础的三层可装配式建筑。如图1所示,装配后的模型总高不小于800mm,其中地面以上部分高度应不小于600mm,每层楼层高为200mm,地面以下埋深为200mm。除一楼外,每层楼楼板均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构件,保证能够固定180×180×8mm的铅版。
图1 已装配模型立体图
图2 已装配模型俯视图
3.模型各部件尺寸和重量要求
本次竞赛要参赛作品为可装配建筑模型,加载前,选手需提供3个可装配模型部件。整个模型的内径不得小于180mm,外径不得大于200mm。连接地方用于连接的预留长度不计入尺寸的测量,但预留的长度不能大于20mm。
地下基础与一楼部分
模型尺寸如图所示,模型重量应不大于60克,一楼地面与标准砂接触处可以但不要求设置横向构件,构件应出露于地表。
二、三楼部分
模型尺寸如图所示,整体为边长200mm的正方体,模型重量应不大于40克,顶部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横向构件,以保证能够固定180×180×8mm的铅版。
注:每部分图中顶部构件仅为示意图,不是约束条件,选手可根据设计自由设置。
4.结构要求
模型整体可以完全为框架模型,不需要用竹皮封层;
基础结构中四个支撑脚可以使用竹皮作垫;
比赛现场进行模型各部分的拼接,模型拼装好后测量模型总重;
在模型内部,楼层之间不能设置任何横向及空间斜向构件,详情参照下图。
5.加载试验
加载分竖向静力加载,竖向力、水平振动加载两部分。其中初赛阶段进行竖向静力加载,决赛进行竖向力、水平振动加载。
(a)模型安装
模型安装由参赛队自己完成,现场安装,模型检验合格后,即可现场装配并进行加载。
(b)模型加载
凡出现下列情况者,即判定模型失效:
模型无法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安装就位。
静加载过程中,模型出现整体破坏或倒塌,无法继续加载,将上一个加载级别视为该模型实际所能通过的最高加载级别。
3. 动加载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模型不能继续加载,将上一个加载级别视为该模型实际所能通过的最高加载级别。
(1)第一级加载时,模型中的任一构件出现破坏;
(2)第二级加载时,模型中的任一构件出现破坏;
(3)第三级加载时,模型整体破坏或倒塌。
上述“破坏”定义为构件出现明显开裂、断裂或者节点脱开。
①竖向静荷载
参赛选手将模型基础部分埋入组委会准备的标准砂中,砂厚200mm,模型底部均应接触砂盆地面。
初始加载量为15kg,模型一楼、二楼、三楼顶部分别放置5kg铅版一块。
3)初始加载通过后,选手可选择从顶部依次往下加载重量相同的铅版,每层楼最大加载量不超过5kg,模型整体加载量不超过15kg,连同初始加载量不超过30kg.
模型加载示意图
水平动荷载
分为三个等级,所有等级的测试均在振动台上完成。加载中,通过控制加载设备输入电压和地震波数据采样频率(表1)获得具有不同输出峰值加速度和不同频率的地震波。基准地震波加速度时程图如下图所示。
选手根据模型情况,自行选择在模型上加载每层不超过10kg,总重量不超过30kg的铅版。
将初赛所用砂盆固定在振动台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爱青春期】《男生青春期教育讲座》.pptx VIP
- JB∕T 8527-2015 金属密封蝶阀.pdf VIP
- 2025 《高质量数据集 分类指南》.pdf VIP
- 202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钱塘湖春行》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VIP
- 《工程测量基础(第2版)》课件 闭合导线测量.pptx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考试复习参考题库资料(500题).pdf VIP
- 2025年宿州市公安机关第二批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24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管理创新与思维创新 .pptx VIP
- 《光电传感器》PPT课件.ppt VIP
- CAD基础教程详解.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