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控制着互联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摆脱不了互联网的控制 你以为互联网给普普通通的你送来了前所未有的权柄,只要插上电源,坐在显示屏之前,进入那个虚拟的世界,你就可以成为《征途》中不可一世的君 主;在NSN上将你的工作领导买来当奴隶,派他去扫厕所;在豆瓣上占山为王,创建小组;用一个帖子发起声势浩大的网络讨论;你可以发动数以万计的网友去 “”;用你的黑客技术侵入情敌的邮箱…… 是的,网络大大降低了权力的门槛,通过互联网你获得了原来不可企及的权力。你以为自己是互联网的主人。然而,你是否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了,却说不出来——就如《黑客帝国》里墨菲斯对尚未觉醒的尼奥说的? 比如,你想用你的帖子参与一场网络声讨,但帖子无端被删掉了;你的豆瓣小组莫明其妙地被解散了;你在网上偷窥别人的隐秘信息,却不知另一只眼睛 也在暗暗盯着你;你以为QQ、MSN给你带来了空前的交际便利,却不知你的复杂社会身份已被服务器简化为一个简单的ID号码,一旦ID被盗,你的身份即消 失、交际链条宣告中断;你在网游中称王称霸,却不知道自己只是系统中的一粒寻常的棋子;你以自己推动着互联网舆论,其实你可能是被强大的舆论洪流挟裹着前 行…… 你以为你是互联网上的一名权力者,其实,你的背后站着更多、更强大的统治者。仿佛有一种冥冥不可知的力量左右你的网络生活,并将触角延伸至现实世界,我们将之统称为网络权力。 那么给你一枚药丸,就像《黑客帝国》所展示的情节那样,你想摆脱互联网的控制吗?上周二,Gmail的个人与商业用户从晚间5:30便开始无法 登入使用,不过到了晚间10:44,Google表示已经修好。在Gmail消失的短短四小时之内,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用户感到呼吸困难,至少是坐立不安。 拔掉电源插头,关掉显示屏,那个纷繁的互联网江湖在你面前消失了。但是,现在你发现你已无法与千里之外的人随时交流;无法通过网上转账交付各种 账单;无法了解随时更新的消息,哪怕它们是被筛选过的。你开始像Gmail用户那样呼吸困难、坐立不安。即使你没有患上这样的互联网依赖症,但或许有一天 你会被一名陌生人一把抓住:“我找到你了!”哦,那是因为你已被人肉搜索了。 罗素说,我们无法证明世界不是五分钟前被创造的。现在大可以更新成这样的2.0版——我们无法证明世界不是五分钟前被网站所刷新的。 在2.0时代,你无法摆脱互联网的控制,但是你应该知道,在网络之上,到底是哪些统治者在控制你的生活。 躲猫猫舆论争夺战 数量庞大的网友推波助澜,事态的最终演进,是伍皓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组织网友进行“躲猫猫”真相调查的年轻官员伍皓。 供图·《云南信息报》 记者·牛思远 实习生·郑家欣 2月27日晚,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回复《南都周刊》记者的短信中如此写道:“今天昆明阳光灿烂,虽有一丝薄雾,但阳光依然跟往常一样,明媚地照耀着神奇美丽的云岭大地。云南的天空永远是最蔚蓝最清澈的。” 这位39岁的北大才子,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宣传部副部长,正为前往北京担任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新闻官而做着临行前的最后准备。面对这一天刚刚公布的“躲猫猫”事件司法调查结论,他选择了谨慎而意味深长的诗化语言作为回应。 他可能学会了与纠缠不放的媒体记者“躲猫猫”。但是一周之前,伍皓的态度还是高调的,那时候他刚刚在网上发布公告,邀请网民参加“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这位年轻有为的官员高调介入的,是一场他未必能完全掌控的网络舆论争夺战。 风起青萍之末,“躲猫猫”走红 这场网络舆论争夺战起源于一个网络新词的迅速流行:躲猫猫。 而“躲猫猫”暴红于网络,却是源自云南的一则社会新闻。 1月29日中午,24岁的云南青年李荞明偷偷上山砍树卖钱,好多请几辆迎亲的车子,在17天后迎娶青梅竹马的新娘。但他被上山巡逻的民警逮了个正着,并在当天晚上进了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10天之后,李荞明因“重度颅脑损伤”医治无效死亡。 第二天,当地媒体《云南信息报》首先刊发这则消息,其中引述了当地警察的解释:李荞明受伤死亡“是由于其在放风时间,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 井中玩‘躲猫猫’游戏时,由于眼部被蒙而不慎撞到墙壁”。随即,该新闻被网易新闻、凤凰网等网站及传统媒体转载,引起了网民广泛关注,仅在网易,两周内的 网友跟帖就高达上万条。 而其走红的另一个佐证,是在百度“躲猫猫吧”里。在2月13日之前,发帖人都在讨论这个童年游戏的乐趣,而以13日15时46分发出的一条“躲 猫猫撞到墙”的帖子为标志,这个吧迅速被“征用”,成为网友们谈论此事件的场所,甚至有人号召网友对此事件的涉案人进行人肉搜索。 “躲猫猫”居然“躲”出了人命,这样远离常识的荒诞解释无法说服李荞明悲伤的亲友,也同样不能让看到新闻的亿万网民相信。“躲猫猫”被网友不约而同地赋予一种反讽的新释义,迅速在网络上普及开来。 “你今天躲猫猫了吗”、“珍爱生命,远离躲猫猫”、“上联:俯卧撑很黄很暴

文档评论(0)

803322f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