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论文-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礼记·孔子间居》
大家知道,传世古籍经过历代学人的传抄和整理,流传中不免发生讹误,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典籍,较多地保持了古书当时的原貌,相对来说较为可靠。因此,古文字材料对释读和考证古书的重要性,已愈来愈为学者所认识,且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自第二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刊布以来[1],学者又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笔者将其中的《民之父母》一篇与《礼记·孔子间居》对读,发现《礼记》有错简,以致有文句不通顺之处;在内容上,《民之父母》也优于《孔子间居》。今撰成此小文,以供学人参考。 一 上博简《民之父母》即今传本《礼记·孔子间居》的前半部分,二者文句次序有一定差异,经分析后发现,《礼记》的文句安排有不合理之处,问题出在子夏问“五至”的一段。该段记孔子论述“五至”,而后面的“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等文句,又是在讲无声无息之化,与上文不协。尤其是传统读法,均以“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作一句,文句不通。“明目而视之”意已足,何谓“正明目”?实不好讲。且此句与下“倾耳而听之”对仗,也足证不当有“正”字。另外,如此读法,此句上面的“哀乐相生”一句,也觉得是半截话,语意不完整。对于这种现象,学者多无说,或作种种曲说[2]。通过与上博简《民之父母》的对照,可知此乃《礼记》错简所致。此当在“是故正”三字下绝句,“明目而视之”以后,至“志气塞乎天地”共28字为错简在此者,其本来位置当在子夏问“三无”一段的“此之谓三无”句之上。视之不得见,听之不得闻,正是阐明“三无”的。为便于说明,现将《民之父母》和校正后的《孔子间居》的相关文句抄录如下,以资对照。 《民之父母》: ????子夏曰:“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五至乎,物之所至者,志亦至焉;志之所至者,礼亦至焉;礼之所至者,乐亦至焉;乐之所至者,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君子以正。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三无乎,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君子以此横于天下。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而德气塞于四海矣。此之谓三无。” ??《孔子间居》: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君子以此横于天下。)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三无。” ???两相对照,《礼记》错简无疑。又以字数考之,《孔子间居》从“明目而视之”至“志气塞乎天地”,共28字,可推知原书一简当为28字左右。考之上文,自起首“孔子间居”至“是故正”,共138字,以5除之,每简平均27·6字,实际情况当是其中三简每简28字,两简每简27字,与错简的字数正合。 ????这里还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从《孔子间居》第一段“此之谓五至”到第二段“无服之丧”,总共只有37字,不足两简之数,以上博简观之,“无服之丧”后尚有“君子以此横于天下”一句,所谓“横于天下”,横,充满之意,即将“三无”的思想和做法施行于天下各处,这一句颇为重要,故推测《礼记》“无服之丧”后还应有“君子以此横于天下”等十多字的脱文。 ??上博简《民之父母》释文考释谓“君子以正”一句不见今本[3],通过对照得知,此句在《孔子间居》中作“是故正”。正,动词,得正。谓君子因此而得为民父母之正,即得到了为民父母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 简书《民之父母》与《礼记·孔子间居》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五至”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五至”是物、志、礼、乐、哀,后者的“五至”是志、诗、礼、乐、哀。所谓“至”,郑玄注云:“凡言至者,至於民也。”郑说对不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该篇到底是在讲什么。笔者以为,除去“五至”、“三无”,该篇提及的“达于礼乐之原”、“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以及后面的“五起”,等等,都是在讲为民父母之道,并非谈论修身养性。特别是“五起”,起,兴起之起,即实施“五至”、“三无”以后所出现的效果。“达于礼乐之原”几项,由下文所论也可看出其侧重点均是在政治方面,而不是内在的修养,所以郑氏的解释是对的。郑氏为汉代大儒,上有师承,其说多有所本,非一般人所能及。如郑注《礼记·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句,谓“正”当为“匹”之误;“君子寡言而行”句,谓“寡”当为“顾”之误;学者多不之信。今以新出古文字材料考之,其说确不可易[4]。故笔者以为,阅读古书,应充分尊重古人的训释。志,郑释云:“謂恩意也。”由此而论,简书的“物之所至者,志亦至焉”,是说物之及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浦老城区管网改造.doc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doc
- 轻轨连续箱梁沉降观测及控制技术.doc
- 轻质钢筋混凝土密肋夹芯板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
- 清代弹词《珍珠塔》阳声韵用韵探究.doc
- 清教主义和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doc
- 清末法律改革取法日本的原因分析.doc
- 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从“格致”到“科学”的词义考辨.doc
- 清末商人的法视角透视.doc
- 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doc
- 2025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招聘专职教学督导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广东安全员要求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企业ESG绩效对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pdf
- 2025年湖南邵阳邵东市城区学校(幼儿园)选调教师33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成本费用管理岗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招聘(4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福建师范大学校医院招聘劳务派遣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江西赣州宁都县登峰工投绿色建材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余江区公办幼儿园招聘编外合同制教师工作【1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河南廊坊市安次区医院选聘工作人员2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