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三]孔子和老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三]孔子和老子.doc

[岳麓三]孔子和老子 习题集锦[管理员整理] 一、孔子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右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 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 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8.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尊王贱霸 D、法不阿贵 9.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10.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11.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 12.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B . C . D . 15.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6.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 A.B.C.D.A.B.C.D.A.B.C.D.无为而治,知足不争;小国寡民、“结绳而用A.B.C.D.“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2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2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26.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