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单项选择题。(共2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doc
一、单项选择题。(共2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3、4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很大关系。这些故事说明①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C.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孟子和王夫子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子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C.都回答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D.都看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7.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由于“立春”发生在正月之前,被民间称为“无春年”,部分地区被引申为“寡妇年”“哑年”。旧俗认为“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认为生下来的小孩子不会说话、容易丈夫夭亡妻子守寡等等。从哲学上看,下列与“‘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观点相一致的有
A.B.C.D.
8.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一一断章取义 ②气者,理之依也一一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一一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一一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漫画《山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
A.实践的能动性 B.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自然界的客观性
10.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词汇也纷纷热门起来,“高帅富、白富美”是部分人对他人的评价,而“屌丝”是对自己的嘲解,出现这一现象,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2.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14.2013年6月7日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生Troy Alexander在秘鲁东南部Tambopata 研究中心附近蓝色帆布下发现了一个神秘结构令科学家困惑不解,它好像是一个被白色尖桩篱栅围起来的尖塔。经测量,这些栅栏直径约2厘米。从那以后,他把照片发到网上,目的是寻找这些奇特结构的起源和揭示它们真面目的细节。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识别它们。这表明
①宇宙的浩渺无际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它 ②主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
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总是有限的 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