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液化气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doc

2011年我国液化气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我国液化气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doc

2011年我国液化气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 (进出口监测预警专题) 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进口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以下简称“液化气”)1572万吨,比上年(下同)增加24.6%;价值88亿美元,增长63.7%;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559.7美元,上涨31.4%。 一、2011年我国液化气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月度进口量震荡上扬;12月份进口量刷新历史纪录。2011年,我国液化气月度进口量总体呈现震荡上扬态势,进口规模逐步扩大;其中,11月和12月份受冬季用气需求高峰影响,同比增速均超过5成。12月份当月,我国进口液化气187.8万吨,同比增加53.4%,环比增加15.8%,进口量创下月度历史新高。年内,月度进口均价总体也呈现震荡攀升态势,12月份进口均价为每吨651.9美元,同比上涨49.7%,环比上涨8.5%,为年内月度新高(下图)。 (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近8成。2011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液化气1249万吨,增加23.6%,占同期我国液化气进口总量的79.5%;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224.5万吨,增加26.1%;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96.7万吨,增加34.1%。 (三)国有企业进口占逾5成,且大幅增长。2011年,我国国有企业进口液化气887.4万吨,增加49%,占同期我国液化气进口总量的56.5%;外商投资企业进口602.5万吨,减少0.6%,占38.3%;私营企业进口82.1万吨,增加45%。 (四)主要自澳大利亚、东盟和卡塔尔进口。2011年,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液化气376.3万吨,减少10.6%;自东盟进口362.8万吨,增加23.9%;自卡塔尔进口325.6万吨,增加70.7%;自上述3国(地区)进口合计占同期我国液化气进口总量的67.7%。此外,自也门进口81.1万吨,增加53.8%;自尼日利亚进口71.6万吨,增加3.5倍;自伊朗进口70.2万吨,减少24.3%。 (五)广东、北京、福建和上海列进口量前4位;北京进口量倍增。2011年,广东进口液化气581.6万吨,减少0.7%,占同期全国液化气进口总量的37%;北京进口442.6万吨,增加1.2倍,占28.2%;福建进口254.1万吨,增加26%,占16.2%;上海进口208.7万吨,增加9.5%,占13.3%。 (六)液化天然气为主要进口品种。2011年,在我国液化气进口的主要品种中,进口液化天然气1221万吨,增加30.7%,占同期我国进口液化气总量的77.7%;进口液化丙烷203.2万吨,增加13.6%,占12.9%;进口液化丁烷137.4万吨,减少2.2%,占8.7%。 二、2011年我国液化气进口量增价扬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是向新能源过渡的桥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柱。 2000-2010年的10年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6%,2010年突破千亿立方米至1070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4.4倍;201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为12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6%。在我国“十二五”期间,预计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翻一番,由目前的4%提高到8%以上,期间天然气消费量将以每年25%的增长速度递增。国内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进口需求的稳步扩大。 (二)国内输气管道网络及相关配套基础建设日趋完善,推动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6月30日,中亚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全线贯通,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在横穿国内15个省份后,直达珠三角;而随着明年其他几条支干线的贯通,届时我国将有5亿人受益。专家预计,随着天然气管网的全面铺就,2011年我国通天然气的城市将增至270个左右。此外,我国大力发展沿海大型天然气接卸站建设,深圳、莆田、洋山、南通、大连等LNG项目已建成投产或投入建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进口管道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多途径并举格局,为我国扩大自海外的天然气进口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中国和日本天然气需求大幅增长,亚太市场供应趋紧导致天然气价格坚挺。国际能源署(IEA)在2011年11月9日发布的全球能源前景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在“十二五”中决定鼓励国内天然气的广泛使用,而日本在经历福岛核电站的核辐射泄露危机后,也将大力发展其他能源来替代核能。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市场已历史首次出现趋紧态势,并预计这种趋紧态势将迅速蔓延至欧洲地区,并由此支撑了国际天然气价格走向坚挺。预计欧洲天然气均价在2015年前将升至在9.6美元/100万英制热量单位,2035年将升至12.10美元/100万英制热量单位;美国市场的天然气均价在2035年将升至8.60美元/100万英制热量单位,日本将升至14.30美元/100英制热量单位。 三、值得关注的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