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doc

北京“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doc

北京市“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北京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北京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代表城市之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农机装备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也对农机服务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在“十一五”期间,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1995--2004年期间,区县农机化学校对于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只局限在拖拉机驾驶员上,而其他农田作业环节机手的培训和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参与很少,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全市大规模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包括新技术的普及、安全操作意识的建立等,多以会代训、放发宣传材的形式开展,很难切实有效的让农民掌握理解。 2005年,北京市农机主管部门提出了农机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思路,开始在全市范围开展大规模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首先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县开展试点工作,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准备,最后确定了 密云、怀柔、通州为试点区县,以农机化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为考评单位,与其他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开展初级农机修理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当年全市培训了农机修理工130人,113人通过鉴定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零的突破。 2006年,结合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植保机械更新换代示范推广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发了“植保机械操作工”这一新工种,通过对项目示范区农民进行植保机械操作和施药技术的培训,经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 “植保机械操作工”职业资格证书。此工种的开发和培训鉴定为农民安全使用植保机械提供了保障,也为今后植保机械操作持证上岗奠定了基础。房山、延庆、平谷、大兴等七个区县共培养农机修理工、拖拉机驾驶员、植保机械操作工等各类实用人才1403人,其中1276人通过鉴定取得了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007年全市十所农机化学校开展了百余期、万余人参加的各类培训,其中实用技能培训8572人,涉及蔬菜园艺工、节能改造、兽医防治员、果树园艺工、等十余个工种,培养农机修理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工等各类农机实用人才1145人。当年,农机成为全国农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金蓝领计划”北京市的试点行业。 2008年,北京市农机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各部门的资金支持,大力开展培训软件基础建设。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现场参观、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为一线教师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北京实际,编写《农机实用技术》一书,作为未来北京市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参考教材。同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扩大试点范围和人数,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初、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在10个区县开展了数十期千余人参加的农机技能培训。 2009年5月19日,第一期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小汤山特菜基地举办,就此拉开了2009年北京市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行动的序幕。全年共完成各类农机培训近40000人次,其中组织全市规模的管理干部、执法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农机操作人员培训11期,培训人员891 人次;开展拖拉机驾驶员、职业技能、新购机农民培训等34143人次。同年,《农机实用技术》一书即《北京市农机操作工培训手册》正式编写完成并出版发行。该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基本涵盖了主要农业生产领域的常用机械及设备,从基础理论、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既是一本培训教材,又是一本机手身边方便适用的操作手册。主管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发放教材,宣传农业机械化实用技术。 二、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几年来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北京市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操作技能得到了相应提高,持证上岗率明显增加,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植保机械操作工、农机修理工等。2005年,全市维修企业的专职修理人员持证率不足40%,经过几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600余名农机修理人员参加培训后通过考核,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京郊农机修理人员的持证上岗率已超过90%。 (二)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 许多农民通过参加农机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在学习到一技之长的同时实现了就业。延庆一对夫妇,双双参加初级修理工培训,取得资格证后开办了一个维修点,当年就赚了1万多元。通州区开展“一训双证”培训,农民在考取拖拉机驾驶证的同时,获得学习联合收割机操作技能的机会,20余名农民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当地的联合收割机厂实现就业。 (三)农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