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都邑涖盟玺简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都邑涖盟玺简释.doc

阳都邑涖盟玺简释 (首发) 王恩田 山东省博物馆 郭裕之(申堂)《续齐鲁古印攈》压卷首印,白文方印,上缘有方形突出,铭八字。形奇,印大,字多,为印苑鸿宝(图一:1)。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沂州出土,村人持至潍县求售,为孙贾海平以八十千得去,转售郭申堂。”簠斋曾“商于郭氏,欲以该印入《十钟山房印举》,郭不肯曰:‘吾印自能成书。’”盗用簠斋名义编制的《陈簠斋手拓古印集》的作者不了解这方印的收藏原委,把未经簠斋收藏,又没得到藏家同意的一方同铭玺印收入谱内,显然是一件伪作(图一:2)。 宋书升曾予考释,释其文曰“阳向邑埾(聚)徙盧之鈢”。 按:宋释首字为昜,昜即《春秋·闵公二年》:“齐人迁阳”之阳。其说可信。昜字初文像马头上装饰的圆形特大铜泡,《说文》关于“昜”的字形、字义俱不可信。 第二字,宋释向,误。字齐陶文中习见,吴大澂《读古陶文记》释“者”,朱德熙同其说,可信。第二字从者从邑,即都字。阳都,汉属莒国。汉高祖封丁复,宣帝封张彭祖为侯国。东汉献帝时琅琊顺王刘容之弟刘邈为阳都侯。阳都地在沂水县南,今属沂南县。上世纪50年代发掘的著名沂南汉画像石墓,其墓主即阳都侯刘邈。 第四字,宋释埾(聚)。李学勤释为。此字从,从壬,内的“人”是为壬加注的声符。人与壬都是泥母字。,邪母之部,寻,邪母侵部,双声通转。壬与寻均为侵部,此字应读作寻。寻盟经籍习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吴子使太宰嚭请寻盟。”注:“寻,重也。”“寻盟”即重盟。《公羊·成公三年》:“寻旧盟也。”注:“寻,犹繹也。”《论语·八脩》:皇疏:“繹,寻续也。”寻盟即续盟。 第五字,宋书升释徙,今人多从其说。 按:此字从勹,不从尸。此字所从的勹是齐系文字中的特有写法。此字从勹,从米,即匊,与山东诸城臧家庄墓出土的莒公子潮子钟中“陈立事岁”中字偏旁相同。匊通举,陈举即直言敢谏,被齐闵王所杀的陈齐宗室陈举(《战国策·齐策六》)。此字应读作举。 第六字,宋书升释盧,引陈文懿说释盦,均不可信。葛英会、曾宪通均释为盟。曾宪通先生指出其字上旁与侯马盟书“明”字写法相同,是正确的。余曾指出“ 皿上从,或从,或从△,都是窗字的象形,隶定作囧,即明字之省。此字疑盟字”。 盟二字,葛英会读作“徙甿”,曾宪通读作“盟誓”,李家浩读作“选矿”,余意以为,举,立也。《左传·文公元年》:“楚国之举。”注:“举,立也。”立通涖。《周礼·司市》:“涖于介次。”郑玄注:“介次,市亭之属,别小者也,故书涖作立。……郑司农曰‘立当为涖’。”涖盟,经籍习见。《春秋·僖公三年》:“公子友如齐涖盟。”《公羊·僖公三年》:“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左传·隐公七年》:“陈五父如郑涖盟。”杨伯峻注:“涖,临也。犹今言参加。” 综上所证,阳都邑大玺应释为“阳都邑寻涖盟之鈢”。意为阳都邑续盟,涖盟所用的玺。玺上缘的突出,应是盟誓合符用的。 宋书升还提到了三钮“涖盟之鈢”印,其一是潘祖荫所藏,见于《古玺汇编》0200(图二:1)。另二钮为陈文懿所藏,见于《古玺汇编》0201、0202(图二:2、3)盟字的写法与阳都邑大玺稍异。但形制相同,上缘也有突出。性质相同,也是涖盟所用,只是没署邑名。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2478 收稿日期:2015年3月30日 發佈日期:2015年3月31日 頁碼:1/5 王献唐《五灯精舍印话·阳向邑鈢》,齐鲁书社,1985年4月。 陈介祺《陈簠斋手拓古印集》,神州国光社印行,上海书店重印,1990年3月。 郭裕之《续齐鲁古印攈》,宋书升序,上海书店,1989年9月。 王恩田《释昜》,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六次年会论文(1986年长岛),《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 朱德熙《战国匋文和玺印文字中的“者”字》,《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 年。 王恩田《齐鲁文化志》205~20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上),《文物》1959年7期。 王恩田《莒公子潮子钟考释与臧家庄墓年代——兼说齐官印“阳都邑”巨玺及其辨伪》,《远望集——陕西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葛英会《战国齐玺“徙甿”玺与爰土易居》,《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1年15~16期。 曾宪通《论战国“□□之玺”及其相关问题》,《华学》第一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 王恩田《莒公子潮子钟考释与臧家庄墓年代——兼说齐官印“阳都邑”巨玺及其辨伪》,《远望集——陕西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刘洪涛《战国官印考释两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9月27日。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