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角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视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角度.doc

审视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角度 张 宗 立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 重庆,400030) 历史选择题具有科学客观,答案唯一,覆盖面广,题量大等特点,在当下的高考真题中占48%或50%的比例。历史选择题既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迁移、评价等能力,成为影响考生高考成绩提高的“拦路虎”和瓶颈。一道高考历史选择题是围绕考查一个重要问题或一个重要问题的某个角度而创设的。在考场上,考生若能快速、准确地把其考查角度审视清楚,就能为获取最理想的高考成绩创造可靠的保证。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师生应加强审视高考历史选择题考查角度的训练,知晓高考历史选择题考查的角度。笔者在认真研读了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梳理与归类,不揣浅陋,现归类总结于下。不妥之处,敬请赐教。 角度一 对时间、空间等基本要素的识记、理解、运用的考查 例1.(2013年北京文综·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例2.(2012年四川文综·22)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外,还包括右图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角度二 对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及其对内涵、外延的准确把握的考查 例3.(2013年新课标卷Ⅰ·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例4.(2012年福建文综·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胜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面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待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角度三 对材料文字的阅读、理解的考查 例5.(2013年新课标卷Ⅱ·27)清代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角度四 对历史图表的有效解读的考查 例6.(2013年安徽文综·15)下图显示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例7.(2013年重庆文综·9)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角度六 对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 例10.(2013年上海历史·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例11.(2012年海南历史·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