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概论教程 - 第三章 - 种质和繁殖材料.docVIP

GAP概论教程 - 第三章 - 种质和繁殖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AP概论教程 - 第三章 - 种质和繁殖材料.doc

种质和繁殖材料 第一节 物种和物种鉴定 一、种质和种质资源 从遗传学观点,种质(gennplasm)是指“决定生物种性,并将其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总体”,它是决定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 种质学说是新达尔文主义的创始人魏斯曼(Weismann,A.1834一1914)提出,以后得到许多科学家的修正和发展,现在认识到,种质并不单指生殖细胞,而是包括所有细胞核里的染色体和载在它上面的基因。种质资源(gemlplasm resources)是指“能够繁殖后代并保持稳定的遗传性状的(动)植物材料的统称,如孢子、种子及供繁殖用的细胞和组织等”。各种药材其性味功能不同,含有的活性成分不同,都与其具有的不同种质有关。对于各种不同种质来源,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区分,才能避免药材品种的混淆,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目前普遍应用的方法是(动)植物分类学方法。 二、物种概念 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群。一个种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共同的祖源,在通常情况下生殖隔离,即不与他种杂交,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分布区(现时的或历史的)。物种既是进化的单位,又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每一物种都由若干分散的、不连续居住场所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所组成,这些群体叫居群(population)或叫种群(spedespopuladon)。个体组成居群,居群组成物种,每个居群所有成员共有一个基因库。 区分物种的标准:1.形态学标准 即物种的表型特征。同种植物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特别是那些遗传保守性很强的部位如花器、种子等繁殖器官。 2.遗传学标准 同一种物种共有一个基因库,可互相交配繁殖。异种间具有生殖隔离,即不交配或交配后代的不育等,这就揭示了物种遗传学的特征,但这一标准不适用于无性生殖的生物。 3. 生态学标准 每一物种都占有一个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都处于它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就像在适应场上,占据一个适应峰。近年来,在物种分类上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如分子分类学和化学分类学等。从可操作性上考虑,物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形态上可与其他种区分;遗传上可与其他种有效隔离;地理上占有一定分布区。 现举例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为例说明(表3-1): 表3-1 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比较 蒙古黄芪 膜荚黄芪 Astragalusmongolicus Bge. A.mernbranceus(P\sch)Bge. 植株地上部分较纤弱 植株地上部分较健壮 小叶小,每复叶有15~30对小叶 小叶较大,每复叶有16—21对小叶 深根性明显,通常无二级分枝 深根性较弱,易产生分枝 花大,排列疏松,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沈阳),每花序有花5—18朵;子房无毛,果期7—8月 花较小,排列紧密,花期8月初至9月初(沈阳);每花序有花15~30朵;子房有毛;果期8~10期 分布于我国华北;半干旱过渡地区,降水量及相对湿度较低,土壤贫瘠,缺水 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部;中生地区,降水量及相对湿度较高,土壤肥力较高,水分相对充足 注:两种在胚胎学、染色体及游离氨基酸等项也有差异。 三、种下等级的分类 自然界里的生物由于种种因素,内在因素(遗传变异)或外在因素(环境改变)均可导致生物变异,产生亚种、变种、变型等等。 1.亚种(subspecies) 是指种内地理分布上有其不同的区域,在形态上又有一定区别的类群。它的区分主要强调种内分化的地理因素,故又称为地理亚种,如柴黄姜Dioscoreanipponica Makino sub sp. Rosthoenii(Prain et Burkill)C.T.Ting是穿龙薯蓣D.nipponica的地理亚种,前者分布于秦岭以南,植物健壮,染色体(4x=40),根茎无剥落栓皮,薯蓣皂苷含量较低,平均为1.25%;后者分布秦岭以北地区(西北、东北及至俄罗斯),植株相对纤弱,染色体2x=20,根茎具剥离栓皮,薯蓣皂苷含量较高,平均为1.5%~2.0%。 2.变种(varietas) 形态上与原来的种已有区别,甚至已有较大的区别,但基本特性仍未超出原种范围的一群个体。如大果山楂Crataegus ponnatifida Bunge var. major N.E.Br.是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的变种。 3.变型(forma) 植物变种下的一个分类等级。指植物形态性状变异较小,如毛的有无、花色不同等。重齿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6iserrata ShanetYuan是毛当归Angelicd pubescensMaxim.的变型。 4. 化学型(chemotype,chenlofomla)

文档评论(0)

zhangcha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