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六章 散文(二).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六章 散文(二).ppt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六章 散文(二) 30年代散文创作的派系通常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京派及其它作家的散文等等。如果顺着“五四”以来散文发展的脉络来考察,会发现30年代散文创作的文体意识比前一时期大为加强,不同创作理路的追求往往不只反映着政治倾向的分野,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与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这些分歧为当时政治化的形势所加剧,激发不同派系的作家朝着散文创作各个不同的路向探求,使散文发展走向了更加广阔的道路。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争论而走向危机,相反的,由于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进展。 第一讲 杂文 (一)现代杂文的演变轨迹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杂文兴起 2、二十年代 :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于沉寂 3、三十年代:杂文进入繁荣鼎盛期 (二)三十年代的杂文成就 1、繁荣的杂文环境:刊物增多,作者增多,作品增多 2、杂文的“鲁迅风”:以鲁迅为典范的杂文创作潮流 A、鲁迅后期的杂文创作(已专章讲述) B、瞿秋白、茅盾等的杂文创作 C、师承鲁迅杂文的新秀创作:徐懋庸、唐弢、柯灵、巴人、聂绀弩等。 3、杂文理论贡献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三)杂文新秀 1、徐懋庸: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人。作家,翻译家。 杂文成就:《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2、唐弢:1913 -1992,浙江镇海人。作家,评论家 杂文成就:《 推背集 》、《 海天集 》、《 投影集 》、《 短长书》。 第三讲 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危机” 1、论语派 30 年代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潘光旦等 。得名于1932年创办的《论语》半月刊,后又办《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文字,主张“ 性灵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左翼作家对“论语派”的批评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二)林语堂 1、自由主义的小品文作家 A、针砭时弊,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祝土匪》、《讨狗檄文》、《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奉旨不哭不笑》等。 B、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半部韩非治天下》、《脸与法治》等。 C、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文学的不满:《马克思风》、 《今文八弊》等。 2、林语堂对中国小品散文的贡献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性灵”三位一体。 第四讲 抒情散文 (一)现代美文的新拓展 1、独立的“艺术制作” A、自觉的文体意识:新进作家对抒情散文的“独立的创作” B、独立的文体形式:“何其芳体” 2、注重个人心灵的抒写 A、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B、注重情调和氛围的创造 3、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A、精雕细琢的形式美 B、融合现代派诗文和古典诗词的表现艺术 (二)何其芳 1、“诗人的散文”:《画梦录》 A、空灵缥缈的情感体验 B、惆怅、感伤、孤寂的心境 2、艺术成就 A、奇丽的幻景 B、复合的情感性意象 C、象征、暗示多样的表现手法 3、《雨前》 A、意蕴:政治气候低沉的压抑感--对美好天气的向往 B、艺术:寓情于景、如诗如画 (三)李广田、陆蠡与丽尼 1、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 。“汉园三诗人”之一。 A、从重主观抒写起步,扩展到乡土“画廊”的描绘 B、代表作品:《山之子》 意蕴:劳动人民深重灾难--“山之子”的优秀性格 艺术:结构曲折跌宕,烘托、对照多种手法 2、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A、儿童记忆中的自我咏叹:《海星》 B、山乡叙事中的反抗情思:《竹刀》 C、散文名篇《囚绿记》 意蕴:对绿色的爱恋--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艺术:结构精巧,意在言外 3、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作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