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卷第5期 茂名学院学报 憎.18 No.5
MA(珊田NG1.栅RSrrY
2008年10月J仪IRNAI.OF Oct.20∞
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研究’
王红丽
(茂名学院文法学院,广东茂名52.sooo)
摘要:以宋代笔记为依据,研究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首先,探讨笔记的内涵;其次。对宋代笔记概况作一概括。在
此基础上,对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问题迸行研究。认为:宋代笔记中对李白的肯定集中在其主体的才气方面,而对
他的否定则主要集中在其诗之思想内容方面。此外还对宋代的李杜优劣论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宋人;李白;诗歌;宋代笔记
中图分类号:您C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90(2008)05—0067—04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本文拟在考察宋代笔记内涵和概况
的基础之上,对宋代笔记中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问题作一浅探。
1“笔记内涵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萧梁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
郸,亦含论述之美。”此处的笔记,亦称“笔”,它是与“辞赋”等韵文相对称的一种不押韵的实用散文文体,如
章奏等。梁元帝萧绎在其《金楼子·立言中,谈及儒者分类时提到:“今之儒……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
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其意是像阎纂和伯松之类的人所擅长的就是笔。“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
不云取义,神其巧惠,笔端而已。”其意是,与抒情之文相比,它没有足够的文学价值;与经史撰述相比,它体
现不出儒家的义理。如果说它也可以显示作者的智慧的话,那更多的是对于语言技巧的侧重。可见,刘勰
所言的笔记,其内涵与我们现在所言根本不同。他的提法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将笔记独立而言。
在中国传统的目录分类中,笔记并未被列为专类,不仅如此,其具体情况非常复杂。仅以《四库全书总
目所收唐宋笔记而言,有的被置于史部,有的被置于子部。即使同在史部或子部者,亦分属不同的类:有
的属于史部杂史类,有的属于史部传记类,有的属于史部载记类,有的属于史部地理类;有的属于子部杂家
类杂考,有的属于子部杂家类杂说,还有的被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抛开关于笔记这种分类方法复杂的情况不说,这些笔记的内容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撰著者随笔记
录而非刻意著作的文字。鉴于此种著述方式,笔记最大的特点是零散、不成系统。此即现代意义所谓之笔
记。
北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首次以笔记名书。其书分三卷,上卷释俗、中卷考古,下卷杂说。内容合于
所谓随笔记录而非刻意著作之意。
南宋以后,凡杂记见闻者,常以笔记为名,也有异其名为笔谈、笔录、随笔、日记者,不一而足。如沈括
即在其《梦溪笔谈》序中云:“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
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所录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阊巷
之言,靡所不有。亦有得于传闻者,其间不能无缺谬。以之为言,则甚卑,以予为无意于言可也。”南宋洪迈
亦在其《容斋随笔》卷首自序:“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日
随笔。”可见,其所谓随笔、笔谈者,正是随笔记录而非刻意著作的文字。
至于笔记写作的具体内容,唐代的李肇在其《国史补序中提到:“纪事实、探物理、辩疑惑、示劝戒、采
收稿日期:20嘴一09-09;修回日期:20∞一∞一27
作者简介:王红丽(1974一),女。山西洪滑人。博士,讲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研究。
万方数据
68 茂名学院学报 2008年
风俗、助谈笑。”虽其意在说明《国史补:》的内容,但也概括了后代许多笔记的内容题材类型。
本文所谓笔记,即是指由撰著者随意记录而非刻意著作的文字。
2宋代笔记概况
本文所采宋代笔记,有三个来源: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第一编十册,共49种,第二编十册,共45种;
中华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