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律令,还是情感倾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是律令,还是情感倾向?.doc

是律令,还是情感倾向? ——论人道、人权在死刑废止论中的影响 刘晓虎( 人道在死刑废止论中的影响 (一)人道的内涵及属性 人道最早在古希腊语中是指一种经过身心全面训练的人(paideia)的处事原则和方法。作为伦理道德层面的人道主义,是宣扬公平、正义、仁慈、博爱。 人道的内涵可从以下几点属性加以揭示:其一,人本性;其二,普遍性;其三,道德性;其四,宽容性。 (二)人道的刑法地位——人道并非刑罚的价值要素 1.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考察,价值必须是客体属性与主观需要的统一。刑罚的本质是痛苦,而人道的旨趣在于减少痛苦性,因此,人道不是刑罚的客体属性。 2. 从刑法史的角度考察,在中国法律文化史上,刑法的价值要素体系是二元的,即“义”和“利”。在西方法律文化史上,刑法的价值要素体系也是二元的,即公正和效益(谦抑)。 (三)人道对死刑的外在影响——宽容对死刑的情感影响 人道对死刑的外在影响根源于宽容对死刑的情感影响。宽容能否导致死刑废止,取决于大众的情感倾向。 人权在死刑废止论中的影响 基本人权的内涵及属性 人权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道德的、普遍的权利,权利的内涵可以完整表述为“主体正当地获取自己所选择的特质或利益,而免受外界干扰”。从这一内涵可以归结出基本人权的几点属性:其一,普遍性;其二,正当性(道德性);其三,防卫性;其四,基本性。 (二)基本人权不可侵犯之根据——正当性和防卫性之结合 “免受外界干扰”表明了人权的防卫性。“正当地获取特质与利益”引申出人权的正当性(道德性)。正当性是获取防卫性的前提,而防卫性是直接针对外在侵犯的,因此,人权不可侵犯的根基即在于正当性与防卫性的结合。 (三)人权不可侵犯性之破除——正当性或防卫性之缺失 任何人权只要丧失正当性或防卫性,其不可侵犯性就破除。如果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某种罪名将会判处死刑,还故意实施这种犯罪行为,那么其生命权就失去正当性和防卫性,生命权之不可侵犯性随之破除。 (四)人权对死刑的情感影响——宽容对道德非难的减弱 人权毕竟是道德性的,生命的剥夺容易在道德情感里激起宽容情愫,这种情愫会对判处死刑的道德非难根基反向冲击,减弱一定的道德非难程度,从而减少死刑适用的几率。 结语 一个国家是否废止死刑,不是归因于人道或人权理论的逻辑式论证,而是取决于国民能否追求宽容而彻底舍弃死刑。这种选择是有可能的,但也是有条件的。 (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 2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