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y-pass转捩的湍流模式研究
陈瀚 符松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l∞0科)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湍流模式捕捉by-p一转捩流动特征的能力.文中采用了
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为反映转捩对来流湍流度及雷诺数的影响,分别计算了自由来流湍
m/a的算
流度3%、来流速度5m/s的算例T3A,以及自由来流湍流度6%、来流速度9.2
饲T3B.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及其他学者的计算比较后,表明GS-SSG模武能较好地捕捉到
by-p一转捩流动特征.其预测的转捩发生位置和转捩过程长度均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而摩擦团数c,峰值则偏低.在T3B中,它也能正确地得到转捩提前发生的结果.
本文的工作表明了LL低雷诺数模式在by.pass转捩流动中运用的有效性。以及非线
优越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关键词by-pass转捩,低雷诺数湍流模式,非线性湍流模式,平板边界层
1.引 言
性及向湍流的转捩一直是流体力学中一个具有基础研究意义的领域.由于转捩对摩擦阻
力、热交换、流动的分离位置及边界层的增长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转捩现象的研究
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Mayle[1j将转捩分为了三类:(1)自然转捩(n咖ral
流转捩(separated-flow
个重要阶段;(i)超过临界动量厚度雷诺数后,由于层流边界层内的小扰动而形成二维
游发展,使得当地高涡量处产生湍流;(iii)湍流脉动速度高处形成湍流斑,并向下游对流,
聚集成充分发展的湍流边界层.自然转捩经常发生在自由来流湍流强度很低的情况下.当
自由来流湍流强度增大时,由于湍流及压力波动从高湍流度来流对边界层的影响,自然转
捩的前两个阶段被跳过,湍流斑在边界层内直接形成,因此叫做by-pass转捩.当层流边界
层分离时,在自由剪切层内,由于高剪切应力、高来流湍流强度及缺少壁面阻尼,转捩很容
易发生.转捩引起湍流流体卷吸人分离边界层,加强层流与湍流流体的混合,流动会再附
着为湍流,产生层流一分离/湍流一再附泡.这就是分离流转捩.
在一般空气涡轮机械中,自由来流湍流强度较高(2%一10%),自然转捩不可能发生,
·11·
by-p№转捩较为普遍.本课题主要研究by—p目转捩.
对转捩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的一个可行方法是运用湍流模式.
一系列实验数据.结果表明(1)自由来流湍流度对转捩发生位置及转捩上游区、转捩区、转
捩下游区的边界层状态具有一阶影响,(2)自由来流湍流度低时,影响转捩的主要机制是
and
N.T.Bhch,Y.K.HaP.鼬一41采用一方程^一f模式(^为湍动能,厶为耗散长度尺
延迟发生.对于来流湍流度较高的13B算例,预测的转捩位置几乎与T3A相同,因此比实
验结果更靠后.这是因为采用的模式是非扩散控制的;对较低来流湍流度(O.25%一1%)
不敏感,而对较高来流湍流度(2%一4%)也不甚敏感.结果是对低来流湍流度(1%)预
测的转捩过早,而对高来流湍流度则过迟.另外,对13A、T3B中充分发展的湍流部分摩擦
因数c,的结果都不好.
and
G.‰ridis,P,Pfinos
生点,但转捩的长度过短.Nasm—m出da模式的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模式中的『=l是y+
的函数,而不像Launder-Sharma模式中丘是兄的函数.
A.M.saviⅡ【61运用Younis
RST低雷诺数模式计算了T3A、T3B算例.但是并不能捕捉到
转捩.从层流开始得到的一直是Bl∞ius速度剖面,边界层内的湍流强度一直衰减.其原因
可能是d+的初值使得整个湍流剖面位于低雷诺数模式的衰减区.而使用湍流起始条件
则可以得到较好的湍流部分流动. ,
Wen-IAh
三种模式对转捩段长度都估计过短.三方程NLEVM的计算结果最好,尤其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杭州湾、长江口潮致余流和其对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pdf
- 刺芹侧耳复合种地研究概况.pdf
- 福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pdf
- 大型泵站竖井进水流道数值模拟和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pdf
- 国家治理和管理的领域世界知识描述.pdf
- 腐殖酸对纳米碳管吸附Pb2%2b的作用和机制.pdf
- 关于生命伦理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把握.pdf
- 后向牵引加速度作用下颈部挥鞭伤发生特点.pdf
- 桉木浆回用过程中纤维物理化学性能变化.pdf
- 地面监测网络和遥感应用研究.pdf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