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劝农文学文体样式与批评传播.pdfVIP

中国古代劝农文学文体样式与批评传播.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e of and another in farminghistoryprovide changesearlyperiod tothe of viewpointhistoryagriculture. 中国古代劝农文学文体样式与批评传播 徐燕琳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劝农文学与劝农政策、行为相伴而生、源远流长。其文体众多,内容也超越了单纯 的劝勉农事而触及民生民瘼和时事时政。劝农文体的千年衍变和批评传播,一方面遵从文章 体类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适应和服务于劝农行为的特殊性,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劝农劝农文学 文体文学批评 社会传播 农为天下之本。劝农,是中国古代长期奉行、始终不渝的政策,并由此产生了劝农文学 这一体类。它们作者多,数量大,体类明晰,创作、使用目的明确,内容深入当时的社会生 产生活,有的在当时颇具影响,甚至还惠及后世、流传海外。不仅各种劝农文字延绵不尽, 甚至一些文体,如劝农文还在宋代达到鼎盛,亦风行于明清,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 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关于劝农的探讨一直显得不足,文学领域更缺乏相关 研究。 20世纪30年代,宋希庠先生曾出版两册关于中国古代劝农制度的专书,一为1934年 由南京实业推广委员会印行的《中国历代劝农制度考》,一为1936年中正书局印行的《中国 历代劝农考》。虽然只是多着眼于制度介绍和沿革梳理,但对劝农问题研究的首创之功,不 可磨灭。近年来,史学界开始重视劝农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劝农文学的研究提 供了越来越清晰的背景资料。1与此同时,对于劝农文等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开始。1此外, l相关论文有:孟彭兴《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劝农政策之影响》(《史林》1995年第2期)、黄启昌 《古代中国的劝农制度》(《寻根》2004年第5期)、包伟民、吴铮强《形式的背后:两宋劝农制度的历史 632 在文学研究方面,也有从题材、创作等文学角度对劝农文学进行研究的,如陶渊明《劝农》 六首的研究等。也有的涉及历史、经济和社会。2总的来说,从目前情况看,劝农的文学研 究尚嫌薄弱,许多问题有待发掘。 一、劝农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 因农业灾害带来的的国事动荡不绝 如缕。农为天下之本,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共识,劝农也因此成为基本国策之一。西周初年, 形成了藉田大礼,并垂诸久远。《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 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 耒耜,措之于参保介御之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 卿、诸侯九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邻,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 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3孟春之月,天子举行祭祀活动,还要以身 作则,号令百姓力耕。因为劝农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汉景帝下诏选派品行好的官吏进行劝农。 平帝时设大司农。4文帝、景帝、元帝等多次下重农诏。地方官也有劝农的职责。5以后各 代也纷纷设立司农司、劝农司、劝农使等机构和官员,对劝农工作非常重视。宋以后,劝农 的行为和成效开始成为官吏品绩的重要标准。皇帝在亲自“敦本务农,屡诏劝劭”(《宋史·仁 宗纪》)以外,正式把劝农列为地方官的职责范围,6《宋史·职官七》谓:“府、州、军、 监: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 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 慝,岁时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绍兴) 五年,帝以守令皆带劝农公事,多不奉职,白今有治效显著者,可今中二fs省籍记姓名,特加 擢用。”7每年春正月下劝农诏,扩大垦地、增殖户口,成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内容。 明清两代,继续以劝农为地方官的职责和考绩内容。《明史·循吏》言:“明太祖惩元季 分析》(《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王培华《元代司农司和劝农使的建置及功过评价》(《古 今农业》2005年第3期)、耿元骊《宋代劝农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