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质和运行难点.docVIP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质和运行难点.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质与运行难点 摘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本文利用共生理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本质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的难点,并提出推进重庆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与体制的建议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共生理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难点;解决措施 一、研究背景 根据2008年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政府引导与推动下,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产学研为主要合作形式的战略联盟。 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也是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发展形成的创新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提高有关技术创新产业化推广,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事项的运行效率与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加快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集中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三大载体之一,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在整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研究实践的热点。 赵志泉(2009)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网络型组织体,并对联盟的主体及分工进行了较明确的阐述[2]。谢科苑等、李岱素(2009)对战略联盟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实证研究,谢科苑等研究分析了联盟能力对产学研联盟成功的积极作用,而李岱素则是对产学研联盟的合作机制系统进行了分析[3]。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学者对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例如王雪原、王宏起(2009)对政府指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对联盟的顺利运行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4];刘国新、闫俊新(2009)运用冲突分析理论,对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了冲突模型的构建[5];汪孟艳、陈通(2010)从网络组织的视角,构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沙漏模型” ;张明(2010)对国内外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发展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建议[6]。 近两年专门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屡见不鲜,如邬备民、李政(2010)对如何完善和优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7];张晓等在借鉴国外成功应用产业联盟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我国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过程框架、运行模式和机制保障;胡争光、南剑飞(2011)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中的战略金三角,联盟成果的分享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等战略问题[8];蒋华林(2011)从高校的角度对重庆市三所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9]。 尽管有很多的学者都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集中在对联盟机制运行的构建上,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本质并没有太清楚的界定。只有部分学者从博弈论的角度对联盟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联盟成果的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的构建给出了建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在主体各方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如果要构建有效的联盟,联盟中的各个主体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相互依存,互相支撑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主体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类似于生态学中的共生关系。基于此,笔者将引入共生理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共生本质及其运行难点进行分析,并以重庆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共生理论的阐述 “共生”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是1897年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提出,它的本义是指不同的生物种属按照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袁纯清(1998)将“共生理论”引入到国内小型经济的研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在国内“共生”的概念开始从自然现象研究转向社会现象研究,例如经济领域。卜白华等(2005)从共生进化的角度,提出企业构筑战略联盟要注重“四个共生”:共生理念、共生稳定、共生进化、共生界面;冷志明、易夫(2008)从共生的角度,对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机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