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历史 4.2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docVIP

2015年高中历史 4.2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中历史 4.2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doc

学案2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倡导“坚持真理”学说 1.“坚持真理”学说的形成 (1)甘地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印度教的官宦之家。1891年,考取律师资格后,做起了职业律师,曾前往南非协助处理一宗债务纠纷案。在南非屡遭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职业责任感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印侨进行反种族歧视斗争的道路。“非暴力抵抗”运动迫使南非当局于1914年1月通过《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斗争过程中,甘地形成了他的宗教观和社会政治观,并在实践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斗争学说。 (2)甘地从印度的古遮拉特文中找到了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准确表达——“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 2.内涵:“真理是神”,“神”是“博爱”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以“神”的正义性来说明“真理”的正义性,用“神”的“博爱”规定了斗争方式的“非暴力”性。 3评价 (1)甘地的学说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2)用“真理”这个“神”,在印度便于把各阶层、各教派和各种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教材互补] 甘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在南非的22年中,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即印度教中唯一至尊的上帝)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甘地认为,暴力孕育暴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人民版) [归纳总结] 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1)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2)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教训的影响。 (3)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4)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甘地的思想 材料 思考 据材料归纳甘地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三方面的特征。 答案 哲学思想:泛爱论与人道主义相结合。政治思想:用“不合作”来争取印度的独立,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斗争。经济思想: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 探究点2 非暴力思想的形成 材料 ——甘地 思考 上述言论与甘地的哪个政治理念内涵一致?影响这种理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理念:非暴力斗争理念。 成因:出生于印度教家庭;托尔斯泰作品以宗教之爱改造世界的主张;在南非受种族歧视的经历;自身律师工作影响等。 二、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指导思想:甘地在1920年3月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并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成为国大党争取印度自治的指导思想。 2.展开:印度人律师停业,学生退学,工人罢工,政府官员纷纷离职,为抵制洋布而进行的土布运动也迅速兴起。 3.发展 (1)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1922年2月,群众斗争再次突破非暴力界限,甘地和国大党再次让运动停止,使斗争又陷入低潮。 (2)1930年,甘地等国大党领袖组织发动了新一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殖民当局逮捕甘地等国大党领袖,瓦解了这次运动。 4.意义:运动唤起了印度人民的觉醒,尤其是广大农民开始参加政治斗争,使印度的民族运动出现了新面貌。 [特别提示]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表现 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职位。主要原则是非暴力。 [历史认识] 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在斗争形式上采取的是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斗争,可以避免流血和暴力,在亚洲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独树一帜。 [概念点析] 甘地的土布运动: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评价:(1)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2)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名师指津]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因为他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这说明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非暴力不合作主张 材料一 “假如有一个人手中持刀,到处瞎闯,乱砍乱杀,杀死他遇到的任何人,而没有一个人敢于活捉他。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杀死这个疯子,都会受到社会的赞许,并被看作是慈善的人。”“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甘地名言 材料二 甘地把“非暴力”看作最高原则,表示“我最关心的是手段和它的不断应用。我知道,只要我们看重手段,目的肯定就能达到。如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kgsm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