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TN技术发展现状和应用探讨.pdf
3)RFC 5718:MPLS—TP带内DCN MPLS—TP的PTN商用产品。T—MPLS和MPLS—TP的基本数
另~bMPLS—TP对OAM和网管的需求标准也已经基本完 据格式和转发机制与MPLS相同。目前的PTN设备都还是基
成,目前讨论的热点是MPLS—TP总体框架结构和OAM框 于丁一MPLS标准,厂商均承诺将来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
架结构和实现方案。 演进到MPLS—TP。
ITU—T将基于 IETF的MPLS—TP标准制定其 自身的PTN PTN定位于满足3G移动回传、企事业专线 /专网等高品
和MPLS—TP标准。ITU—T标准和 lETFRFC的参考关系如 质业务需求。2008~2009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纷纷针对PTN
下图所 示 : 承载3G移动回传进行了全面的实验室测试和现网试点,大力
推进了国内外设备商PTN产品的成熟度和商用化进展。中国
移动已于2009年 10月~12月开始大规模集采基于MPLS—
TP的PTN设备,标志着PTN进入大规模应用的时期。
目前PTN设备单厂家组网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业务能力、
QoS、保护、同步和网管OAM功能已经基本完善,可以满足
3GIPRAN承载和大客户专线业务的需求。通过UNI接 口可
以实现跨厂商设备的业务和OAM的互通。部分厂商设备之间
实现了通过NNI接 口的业务互通。由于MPLS—TP标准还没
有完成,因此还无法实现 LSP/PW 的保护和OAM的互通。
4、PTN对 LTE和L3业务的支持
从T—MPLS到MPLS—TP,ITU—T和JETF经过了多年的 目前的PTN主要定位于提供L2的业务,包括E1/ATM仿
竞争和协商,深刻体现了传送领域和数据领域之间从竞争到 真业务 ,E—Line/E—LAN/E—Tree以太网业务等。PTN的主
融合的发展历程,可以说MPLS—TP是传送领域和数据领域的 要应用场景是移动网络的回传,包括 目前的3G网络,以及未
利益竞争和平衡协调的产物。目前,IETF已获得了MPLS—TP 来的LTE。PTN可以很好地满足现有3G网络回传的承载需
标准开发的主导权,ITU—TSG15在MPLS—TP的标准开发 求,但是否能够满足LTE的需求人们还心存疑虑。
话语权逐渐被 IETF剥夺,转为以企业和个人专家方式参与。 由于LTE阶段出现了基站之间的互联需求 (×2接 口),
在国内方面,我国的三大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PTN设 以及基站到服务网关 (SGW )的多归属需求,因此与3G
备主要参照 ITU—T的标准 ,例如对于业务主要参考G.8011 对承载网的需求将有所不同。针对上述需求,目前有两种
系列 (EPL,EP—LAN,EVPRM等 ),OAM主要参考Y 主要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建议采用端到端的路由器组网方
1731和G.8114,保护主要参考G_8131和G8132等。目前 , 案 ;一种是采用L3+L2的组网方案,即核心层采用L3技术
由于MPLS—TP的标准主要在 IETF开发 ,标准化进展相对缓 组网,接入汇聚层采用L2技术组网。由于端到端的路由器方
慢。此外,由于国内运营商、厂家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