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声誉预警当企业发生危机时,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协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公众信心,使品牌最新占领市场21世纪国内互联网开启中国社会的自媒体时代,在高度透明的全方位监督下,企业声誉管理上的点滴失误更容易受到放大,危机一触即发。面对汹涌而至的舆论狂潮,总有大批企业被推上行业道德底线的风口浪尖。
企业声誉预警:防范危机,刻不容缓
2010年11月,北京举行的一场名为“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的专家会议,成为引发中国儿童药业龙头的康芝的重大危机之源。作为康芝营收七成,毛利八成的支柱产品,康芝儿童退烧药品所含尼美舒利,被指很有可能对中枢神经及肝脏造成损伤。随即,康芝被“违规滥用禁限药品”的舆论大潮重重包围,直逼企业的信誉岸堤。
2011年3月15日,越来越多的行业大佬们在今年的3·15晚会上“黑”榜题名,让亿万消费者如闻惊雷。第一枚重磅炸弹扔向了世界十大轮胎制造商之一的锦湖轮胎,作为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锦湖,被爆用超量返炼胶偷换3:1的行业原片胶掺入标准;而长期活跃在媒体版面的国美,也被指其员工借节假日套取消费者赠品及返赠的现金卡,更借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东风,通过购买旧家电、盗用消费者身份信息等多种手段,骗取国家补贴资金。
百度虽逃过3·15的行业点名,却逃不了50名作家联名发布的一纸《三一五中国作家讨百度书》,李韩之战演变为互联网行业与传统出版业间的尖刻矛盾,使百度被困“侵权”危机。
无论是因产品质量,还是经营手段,抑或行业道德,而深陷囹圄的各路行业豪杰,都难闯声誉式微的生死龙潭,一旦触发企业危机,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而惨痛的,而在这个充满了火药味的商业竞争世界里,企业的危机随时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整个行业的动荡和地震。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随着网络的日渐渗透和发展,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自由开放的新媒体时代也标志着声誉危机高发期的全面到来,如何防范危机成为企业必修课。透明化时代的企业管理,除了品牌文化建设、产品质量控制、消费服务体系,企业声誉管理将是刻不容缓的市场新课题。
企业声誉盲区:重企业产品销售,轻危机防范构建
企业声誉指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以及企业在社会公众中影响效果好坏的程度。而企业声誉管理是对企业声誉的创建和维护,是指企业以正确决策为核心,通过声誉投资、交往等手段,从每个员工做起,建立和维持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声誉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的对社会责任遵守与履行。
在企业声誉管理与建设方面,跨国企业往往比本土企业更有远见,更愿意进行长期的投入。
强生能够在频频“召回门”后稳操全球制药市场胜券,肯德基在“苏丹红”后的快餐销售仍能保持一路领先,更无人会担忧苹果“中毒门”会波及iPad2的中国上市……无数的案例表明,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企业,更容易吸引到人才,能够培养起更高的忠诚度,能够增加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信心,能够建立更高的客户忠诚度,有利于企业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并且能够构筑市场进入壁垒,抵御竞争者进入,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更重要的是,当企业发生危机时,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协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公众信心,使品牌最新占领市场。
正如斯坦福大学管理学教授柯林斯在名著《基业长青》一书指出,一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在于长期绩效投资,而一个展现出可观的韧性与弹性,跨越数十年、上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企业,声誉管理是其重要一环;没有保护好这一根基,任何企业都将行之不远。的确,较之众多国际品牌总能巧渡市场险滩,化“危机”为“商机”,应对危机却往往是本土企业的致命短板。
2010年7月14日,香港媒体报道,霸王(01338.HK)旗下产品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二恶烷。消息一出,危机的狂潮即刻掀起,各大主流媒体、各大网站开始进行疯狂地报道。各种批判性很强的网络专题也随之推出。霸王股价一天之内暴跌14%。
强大的危机激流将霸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事件很快又柳暗花明。二日后,广东省质监局发布新的检测报告称,以官方名义对事件定调:霸王的二恶烷含量是安全的。然而,对于市场与消费者信心来说,质监部门的报告却非金枪良药,无法在短时间迅速重振消费信心。为何身赋商业头脑,执掌霸王集团,被业内尊称为“霸王教母”的企业CEO万玉华,却未能在“致癌门”中为霸王杀出一条康庄大道,唯留得两行伤心泪?
声誉有毒,企业神伤。纵观霸王的品牌崛起,以至今日的品牌挫败,产品本无毒,但企业的品牌声誉的毒性却足以让“铁娘子”的霸王帝国瞬间崩塌于汹涌而至的舆论狂澜。
导致沙场霸王马失前蹄的三大声誉危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代言人声誉消退,牵绊品牌信任度。成龙有着极高的个人知名度,但却其代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