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写我家——寻找身边的历史
三十九载军旅路 提壶济世写春秋
青岛第37中学
作者:刘怡笑
指导教师:刘春红
联系电话
三十九载军旅路 提壶济世写春秋
A文:历史纪实
1951年,南通金沙中学初三年级教室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解放后的新中国显然给这些学生们带来了丰厚的精神食粮。“预备——起——”一个声音雄厚的少年领头念着课文,他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母亲过早的去世给他带来了并不快乐的童年。他的父亲在母亲去世不久就迎娶了继母,不到3年的时间,继母就为他添了同父异母的一弟一妹,自此在家里他就成了二等公民……
这个少年,就是那个在军旅中茁壮成长的青年,那个在革命熔炉中逐渐成熟的卫士,那个直到杖朝之年依然刻苦勤劳的老人,他就是我的外祖父。
少年·艰苦·参军
1951年的初春,暖湿的春风催醒了江南水乡的生灵,在遥远的北方,却爆发了朝鲜战争。“联合国军”一直打到了鸭绿江边,美国的第七舰队公然驶入台湾海峡,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3月,招兵人员来到了江苏省南通市,向金沙中学初三级部的男同学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那时候,我们班好多男生都不愿意去‘送死’,有些人为了躲招兵人员,都在家里藏着不来上课”,外祖父笑着说,“可我,在招兵令下发的第二天,就自告奋勇,报名参军。我不是不怕死,可是我想当兵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外祖父已经受够了继母的冷漠,他决心当兵,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尽管,他也惧怕死亡,但是,年青人的一腔报国热情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促使他走上从军的道路。
临行那天,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外祖父作为全市人的骄傲,戴上了大红花……“当时,送行的队伍一直到火车站,家里只有婶婶来送我,‘侄子,婶婶知道你的痛处、难处,你把这个收好’,说着,她把一只手微微张开,露出一枚金光灿灿的金戒指。‘到了部队,如果过的不好,就把这个金戒指变卖了,换成路费,逃回来……’”
若干年过去了,这个预备“逃兵”,在他热爱的军旅路上,一干就是39年……
青年·刻苦·成长
外祖父应征入伍后,因为年龄偏小,没有上战斗一线,而是分配到了华东军区第十六陆军医院附属医院进行学习。他凭借着踏实肯干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专业技术进步飞速,学习期间外祖父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
1951年,新中国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外祖父作为当时少有的初中毕业生,积极参加了这次运动。白天,他在部队工作,晚上,煤油灯下,他拿着当兵时怀揣的书,一字一句地教战友认字;到了休息日,外祖父为了让炊事班的同志们多读些书,认些字,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他们工作,好让炊事班的战友多抽出时间参加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战友们的一番努力,和外祖父他们一班小教员的热心帮助,外祖父所在部队在扫盲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全军的扫盲工作作了表率!外祖父因为活动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随后,外祖父又凭借着优良的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1953年再次荣立三等功,并受到了军区的嘉奖。
由于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 8月,外祖父一跃提为正排长。1955年,外祖父被调往平度解放军第147医院担任护士长一职,在那里,他与外祖母的爱情故事,起航了……
壮年·乐观·成家
1956年,平度解放军第147医院到青岛女子中学招收医护人员,外祖母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经过层层选拔、政审,她来到了平度学习护理,1年后,顺利毕业,并进入平度147医院任内科护士一职。
当年外祖父在内科任护士长,是外祖母的“顶头上司”。青年人的爱情在火热的工作中迸发,外祖父开始有意无意地送礼物给这个姑娘,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这个姑娘讲话,外祖母性格大大咧咧,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注视着她,有一颗青春的心在为她跳动。后来,在科主任的撮合下他们才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1961年,他们顺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正在二人还为自己的婚后生活而感到安心幸福时,一封急电传到了外祖父的手上:自己原本是中农的父亲在土改时被错划为地主,几年的时间,因生活和社会的压力,老人就去世了,而此时,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还在上学。“长兄如父”呀,外祖父毅然挑起了大家庭的重担。“经过我和你姥姥的一番商量,我们决定,把我的两个还未念完书的弟弟供养成人。”当时,两个人的工资并不高,已有了一个孩子,再来供养两个正在念书的弟弟,经济上确实很紧张。那年,二姥爷正在苏州念苏州医科大学,三姥爷在青海念青海水电学校。“我每月给他们寄去30块钱,3年来月月不断,那时并没有觉得困难,只要全家人都健健康康,钱,不是问题……”这位年近杖朝的老人,提起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