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力学学会十二amp;middot;五发展规划.doc
中国力学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国力学学会的总体目标是: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切实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以承办第23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为契机,推进中国力学学会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力学学科走向世界科技前沿;以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为平台,推动亚洲力学交流的开展;夯实学会组织基础,推动期刊改革,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公众对力学的认识,关注青年力学工作者的培育和成长教育。
一、学术工作
努力提升学术交流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高中国力学学会的学术声誉,为推动学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出力。
1、做好大型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学术组织工作,具体包括: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11(CCTAM2011),第23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ICTAM2012),第13届国际断裂力学大会(ICF13)等。努力提升会议的学术质量,规范审稿程序,协助邀请著名科学家参会,推动学术带头人参与和组织。
2、做好各类学术活动的规范化和品牌建设。完善年度学术活动的审批程序,提高学术质量,推动品牌学术活动的持续开展。试行中国力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编号工作,制定编号细则,推动论文编号工作的开展。
3、促进亚太地区的国际力学交流。协助筹划“北京国际力学中心”的学术活动,主持推动新的学术品牌建设,如亚太力学大会。
4、组织学科前沿研究组,针对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组织撰稿。
工作小组成员:佘振苏,龙勉,郑泉水,韩杰才,黄培彦,陆夕云,沈清,王光谦,杨嘉陵,于起峰,詹世革,张伟。
二、组织建设工作
提高学会组织建设能力,夯实学会会员基础,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力学学会会员队伍。
1、做好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期刊编委会的换届工作。
2、通过调研、分析、研讨,完善或建立关于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的制度,进一步推动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工作。
工作小组成员:洪友士,冯西桥,1位副秘书长。
三、外事工作
积极推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推进学会与国外学术机构/团体的实质性合作,办好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努力扩大中国力学在IUTAM和国际力学界的影响力,争取让中国力学学会成为亚洲力学界的领袖。
1、大力宣传由学会组办的大型国际会议ICTAM2012和ICF13。鼓励国内学者利用出国访问、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积极推介,联系国内各相关单位资助国外知名学者参会,努力将会议办成国际力学界的盛会,借助力学最高舞台展现中国力学的风采。
2、以组团形式,积极组织中国力学工作者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如ASME年会。
3、积极向重要国际学术组织及学术期刊推荐杰出中国力学工作者出任重要职务。
4、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IUTAM的相关人士接触、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介绍中国力学的发展,为中国在IUTAM中发挥更大更好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5、推进北京力学中心(BICTAM)工作的开展。对现有BICTAM 组织委员会和国际顾问委员会进行增补调整。充分利用BICTAM这一重要平台,发起召开亚洲力学峰会,讨论成立亚洲力学学会或亚洲力学联盟,争取成为该学会/联盟的主导力量。适时联系意大利CISM(欧洲力学中心)并组团考察访问,虚心学习,为办好北京国际力学中心(BICTAM)积累宝贵经验。针对亚太地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举办各项学术交流活动,部分活动可考虑在境外举行;以联合举办形式,尽量将国内学者组织的一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IUTAM Symposium)纳入BICTAM的活动。
工作小组成员:卢天健,姜宗林,李玉龙,王建祥,刘桦,张伟。
四、期刊工作
加强学会主办期刊的沟通与合作,完善充实期刊网络平台建设,推进期刊编委会的选聘机制改革。
1、建立由各期刊主编和编辑部负责人组成的期刊理事会,加强各期刊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2、充实学会网站的期刊平台,建立数据共享系统,杜绝国内期刊一稿多投,有效扩大引用;对期刊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3、改革现有的主编和编委任期和选聘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将荣誉、义务与历史责任结合。选择若干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期刊,进行改革试点。
工作小组成员:郑泉水,李振环,陆夕云,袁驷,赵跃宇。
五、教育工作
围绕学会中心工作,并根据以往历届理事会工作经验,推动学会教育工作的开展。
1、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合作,办好每年一届的“力学课程报告论坛”。
2、继续组织好两年一届的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3、继续做好与台湾省力学学会共同组织的海峡两岸力学交流暨中学生力学夏令营活动。
工作小组成员:刘人怀,亢一澜,彭向和,王乘,周又和。
六、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
以钱学森、钱伟长等老一辈学会创始人的科学思想指导工作,积极参与创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的优势,通过学科带头人在行业和产业里产生影响,努力争取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