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城”现象与探讨矿业城市发展的动力机理.pdfVIP

从“空城”现象与探讨矿业城市发展的动力机理.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从“空城”现象探讨矿业城市发展的动力机理 周 丹 宋芳晓 安 艺 【摘要】矿业城市的发展多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不可再生资源单一开发条件下,矿业城市的生命 周期具有“S”形曲线特征,最终将走向衰亡。文章通过对玉门、康巴什新区两个“空城”现象进行反思, 分析放任自然发展与政府为主导进行建设发展两种模式带来的问题。通过实际工作中的调研与文献研究, 分析矿业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了解城市居民、企业在各阶段对城市发展的 不同需求。针对各个时期的差异性和特点,提出政府的投资重点应有所不同,政策的引导应有所侧重。这 样,通过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自上而下的宏观调控刺激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 矿业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矿业城市;空城的反思;动力机理 1.引言 经济活动催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矿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矿业城市的兴起。由于矿产资源 的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矿业城市的发展多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一般会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 过程,在不可再生资源单一开发条件下,矿业城市的生命周期具有“S”形曲线特征,最终 将走向衰亡 (宋飏,2012)。玉门市这个因矿而兴的城市,经历了短暂的光辉繁荣,也最终 遵循了自然生命周期,走向衰亡,自2003 年实行迁城以后,昔日光荣繁华的玉门市几近“空 城”;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伴随矿业经济的繁荣,政府因势利导进行大规模开发,却依旧 出现“空城”风波。两个空城引发思考,矿业城市如何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掌握政府宏 观干预与经济自然规律的平衡?矿业经济、城市经济如何实现相互转化和促进?本文试图通 过两个案例的解读进行反思,并根据在实际工作中与产业工人、企业的访谈、调研,从矿业 城市所居住的人、企业的需求出发,探索一套自下而上需求驱动和自上而下政府调控相结合 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理。 2.不同开发模式下矿业城市发展的问题 2.1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反思 2.1.1 玉门市的光辉历史 玉门市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是诞生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的地方,也是诞生新中 国第一个石化基地的地方;是养育和繁衍中国现代工业的地方,也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如 图2-1)。 曾经的辉煌一:新中国第一个石化基地。玉门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有煤炭、芒硝、 石膏、重晶石、金刚砂等矿产资源。解放前 10 年,玉门一直是国内原油主要产地,累计生 产原油52 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95%。195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 曾经的辉煌二: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随着玉门石油开采经验的积累,玉门在石油开采 的人才培养、经验、技术等领域都走在国内前列,从60 年代起,玉门担负起 “三大四出” (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责任,先后向全国 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 万多人、各类设备4000 多台,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曾经的辉煌三:城市发展迅速。玉门市从30 年代的因油兴起,至80 年代发展成熟,这 期间,产量稳定,地方经济突飞猛进,人口持续集聚。1995 年,全甘肃省人口在20 万以下 的城市只有10 个(中国统计年鉴,1996),1997 年玉门市总人口一度达到20.4 万人,非农 业人口达11.9 万人 (中国百科大辞典,1999),城市发展规模位于甘肃省前列。 图2-1 “老一井”和“铁人”王进喜故居纪念馆 2.1.2 玉门市城市发展遇到的瓶颈 90 年代,玉门原油储量急剧减少,1998年石油产量降至38 万吨,企业开始外迁。2001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批准 “玉门油田办公及生活基地一并迁至酒泉,玉门市只作为生 产作业区”。 在资源开采衰减的同时,城市经济步入萧条。(1)城市人口结构过于单一,80%为与石 油相关的采掘工人、石油工业工人;(2)城市产业结构单独依靠资源型产品,2001 年,玉 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 7:75:18 (酒泉市统计年鉴,2002),经济发展过分依赖采掘业、炼油 化工、机械制造等;(3)城市生活环境较差 (空气稀薄、水质恶劣、鼠疫、寒冷)。诸多问 题使玉门市的城市发展陷入瓶颈。 2003 年4 月,国务院向甘肃省政府下文,批准玉门市迁址。至此,玉门拉开了生活基 地整体向酒泉基地迁移的序幕,同时,玉门机关也开始向玉门镇搬迁。自此,玉门市人口急 剧减少,城市经济萧条,昔日光荣繁华的玉门市几近空城(如图2-2)。玉门市在70 年的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