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doc

Stefana Broadbent:互联网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By jingjing ? May 21st, 2010 ? Category: TED演讲推介(摘要) 得益于网络化的时代,今天人们习惯利用网络全面武装自己成为一个社交达人——实名社交网站、各大主流IM工具、层出不穷的微博世界、服务厂商提供的邮箱服务、商用/私用两台手机…并且积极地在不同的账号之间切换自己的社会角色。Stefana Broadbent是瑞士最大的电信公司瑞士电信公司的一名科学家。她发现人们非常擅长根据具体场合选择最合适的联系方术。“使用即时通讯是要告诉你我想念你;用电子邮件是来安排晚餐;用语音邮件要说的则是,我迟到了;而短消息则是用来使我们的交谈继续下去。”如果你也认为自己会有同样的行为举动,那么接下来是该重新思考一下我们对关系认知的时候了。 今天,由于不同分工需要,我们在一天时间里需要待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在学校,办公室,公寓、工地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独立的物理建筑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往拜访之类的活动也随之变得复杂多变起来。但是由于网络的存在,大大造化了人们的沟通交流。 Stefana Broadbent女士多年来观察人们的沟通行为,发现无论以何种方式、哪怕对象再多,人们都只是固定地与小范围朋友密切交流而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逐渐疏远吗,不然交往范围为何如此窄小!)。以社交网站Facebook为例,尽管用户的朋友一大群,可是真正深入交往的朋友仅占友人总数很小一部分而已;而IM工具、手机通讯还有聊天利器Skype等的情况也是一样。 这可是个令社会学家,甚至连Broadbent本人都感到失望的结果。理论上说,每个人结识的人数是可以像等比数列那样成倍递增的,随着交往广度的扩大,人际网的层面相应加深,往来活动也应该变得频繁而非孤落。既然事实反映出来的情况截然相反,这就引发Broadbent对人们实际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交往的思考,既然网络工具扮演的角色都是既定的,那么一定存在别的关键因素促使这一局面形成。通过观察人们展开交往行为所在的不同场所, Broadbent发现了其中不可思议的社会转变。 工厂、移民、办公室是Broadbent锁定的三个主要情景场所(可以发现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公共场所),像人们会想办法从工作岗位上开溜打私人电话;移民者利用视频工具创造与祖国家人见面的机会;同事会在办公电脑上网聊。试想15年前这样的情况有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在公共场所里没有隐蔽的联络工具和场所,你只能把心思放到工作上,交往也仅限于身边的同事。人人都置身于他人的视野中,在这种无形“监管”下人的一举一动都变得公开化。而专心工作——正好也是管理者期盼的。 如果再往前推150年,工业革命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以往孤立的生产方式,迫使人们把起居地点和工作地点分离开来,社会阶级化使得底层人民在大生产的工作环境下鲜有私人空间,加上生产生活需要,促使他们的交往范围相对宽广。虽然今天我们在工作时也需要不停与人交流联系,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还是会创造机会,进行私人交流活动。 哪怕机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距离,但由于网络的的覆盖,使得人们有得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的可能(这样,人们可以把家庭和事业弥合起来)。但是管理者基于不同管理目的还是出台规定规范人们网络社交行为,如学校里禁止儿童使用手机,解雇工作期间使用手机的公车司等等,这些规定的确起隔离人们过密交往的作用,但它是否是正确(它是否侵犯了人权)的也恰好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