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hone【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phone【荐】.doc

Ophone:一个系统的诞生 作者: 王文静 发布时间:2009-10-9 10:11:14 中移动想打造一个适用于运营商的移动操作系统,联想移动则亟待一款明星产品重振士气。这个代号OPhone的成果能否让他们得偿所愿? 2009年初,当日本科技业大亨孙正义去往中国移动,他见到了老朋友黄晓庆。自1995年以来,他们从不缺乏合作机会:黄时任UT斯达康公司CTO,而孙正是此公司大股东,不仅如此,孙正义的雅虎BB有不少项目正是由黄晓庆的团队参与。 但这次,黄给了孙正义一个新的“玩具”:一台被称为OPhone的手机。观看过黄晓庆的演示,孙很快让软银的研发团队飞到中国,进行细节研究。最终,孙正义给出了一个结论:“We’ll do it”(我们做这个)。 作为风靡全球的iPhone在全世界用户习性最特殊的电信市场日本的运营商,孙正义会如此轻易的被一部手机打动? 答案是否定的。一款手机的具体特质虽然会影响它的销售,但更重要的是,中移动打造了一个极度重视移动运营商利益的移动操作系统,这意义深远。迄今为止,无论Symbian、Windows Mobile、Android还是iPhone OS均掌握在终端厂商或软件、网络服务商处,它们更多从终端设备使用角度展开思考——在很长时间里,直接掌控用户的移动运营商并不觊觎此市场。 改变正来自于iPhone。自2007年发布以来,它仅售出3000万部,不足全球手机销量的3%。但它展现了一个足以令运营商们惊恐的未来:用户对于手机的应用,更多依赖于苹果的增值服务而非运营商。如此继续下去,电信运营商将变得更像默默无闻的自来水管公司。这是个不堪设想的未来。 正因此,8月31日当中国移动为OPhone的发布举办一场规模盛大的发布时,站在它身后的正是联想移动、HTC、飞利浦这样的移动设备商,还有日本软银、英国沃达丰的代表。后者是多么希望中移动成功,毕竟,在此之前英国沃达丰以及日本NTT DoCoMo都曾做过相关尝试,成绩寥寥。 据说,一年前,沃达丰曾苦口婆心于劝说中国移动使用它所推动的LiMo平台。但现在,其代表瞠目结舌地拿着OPhone问:“你们怎么做出来的?” 这是个好问题。 表亲Android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OPhone并非从零做起。它与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基于Android平台、且长期与之兼容。但除此外,就是中国移动的心思:更多的运营商服务、运营商的软件平台、以及围绕运营商建立的产业链。 这一切可追溯至2006年王建宙特约黄晓庆来中国见面。当时,中国移动正希望以研究院的形式进行一些主动的技术创新,而黄正是他眼中院长的最佳人选。 虽然未能阻止UT斯达康的陨落,但黄晓庆被业界视为“聪明而阳光”,尤为难得的是,长期驻扎硅谷的他,是极少见能在科技思考层面不落后于美国同辈者。他很快就为中移动设计了一个似乎过于遥远的目标:一个针对智能手机的移动操作系统。 其实,2007年1月初加入中国移动研究院时,黄晓庆发现研究院已经有人在研究手机操作系统的问题,只不过,彼时的研究院并没有任何方向可以发展,他们只是在积累资料,在思考是否应该做Linux,或者是像做飞信那样,只要满足集团总部的业务需求就可以了。 正因此,虽然早在2006年,谷歌就找到中国移动,表示谷歌想做手机操作系统,甚至安排研究院与Android平台的创始人安迪·鲁宾进行过一次电话会议,但这次会议的收获并不大。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会议只是在中国移动不断的提问中度过,谷歌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架构呈现给这个潜在的大客户。 黄晓庆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久居硅谷的他不仅与安迪·鲁宾是老相识,而且,黄晓庆的雄心在于,不只与谷歌结盟使用操作系统,还要在此基础上彻底开发一套针对运营商的平台。双方一拍即合。 据称,为了支持OPhone的发展,谷歌与中国移动达成了一份协议,其中承诺谷歌将对中国移动开放更多的应用编程接口(API)。换言之,相比于HTC的Android平台,中国移动的OPhone平台将能够得到更多的应用授权。 不仅如此,黄晓庆还找到担任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及谷歌董事的约翰·杜尔,这个当代最具传奇色彩的投资专家在与黄谈到兴奋之处,当即拿起电话打给正在纽约开会的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询问其如何看待与中国移动合作的事情。电话那头,施密特表示他十分支持这次合作。这无疑是颗巨大的定心丸,当杜尔级别的投资专家、谷歌CEO以及Android平台主管都对此点头的时候,还有什么不可能呢?黄晓庆保持着一贯的自信,他告诉杜尔:“你要相信,第一亿台Android手机会从中国移动出去。” 这个项目的确需要一名乐观超过常人的领导者。当时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内部,并非没有质疑声。一方面,有集团领导认为与谷歌的合作太具挑战性,会很麻烦。另一方面,大家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