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四讲 中世纪文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第四讲 中世纪文学.ppt

文化背景花絮:中西建筑比较 西方建筑以哥特建筑为主,中国建筑以园林建筑为主。西方哥特建筑为石结构,中国园林建筑为木结构。哥特建筑是单体式建筑,向立体空间发展,窗多,中国园林建筑是组群式建筑,沿平面空间发展,门多。比较中西建筑,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刚健的垂直性和中国建筑柔和的曲折性。 犹太教—— 公元前1000年,《旧约》产生。 ——原因:希伯来人最早在两河流域,后被迫迁徙至埃及、摩西(摩西十诫),——迦南之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犹太”民族国家——波斯、巴比伦——《旧约》 《旧约》思想 1、一神崇拜(敬奉上帝耶和华为唯一的神——同一个“精神父亲”); 2、“原罪说”和“救赎”观念; 3、“上帝的选民”和“立约”思想。 基督教——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 ——原因:1、罗马帝国统治并迫害;2、犹太教内部面临革新、发展等问题 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基督教。 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基本思想:一神论、原罪、救赎,抛弃了“选民”思想,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替代之。——世界性的宗教。 创造了“耶稣基督”思想。——道成肉身——无形的救赎力量变为一个具体的救赎力量之后,使得至高无上的上帝和人们的具体需要相联系。——基督教迅速传播。 基督教文化关注的基本问题—— 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起初,神创造 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见光是好的,于是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旧约》《创世记》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2、人的本质是什么?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到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神使得他沉睡,他就睡着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和起来。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 a、人是上帝的创造物,是“绝对精神”的产儿。“神吹了一口气”,上帝把自己的灵分给了人。 b、人是上帝用尘土造成的,尘土属于物质,人的物质性。尘土又是最无用的的物质,所以,物质性在基督教中也是毫无价值的东西。 ——人的两重性:精神形而上;物质形而下。灵与肉 3、人和世界是什么样的关系? 上帝——耶稣——尘世 救世主耶稣基督本质上是上帝,是灵,但又不同于上帝,是具有肉体的神灵,他既体现着上帝的本质,也体现着人的特征,成了纯粹的物质世界和纯粹精神世界的中介物。 ——无条件的遵从耶稣的拯救,人被动地接受救赎; 或者人通过自我心灵对上帝天国的追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取决于人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基督教的信奉,即人能否得救完全在于自己。 4、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圣经 新约》,耶稣与人订“约”——无论什么人,只要遵守了上帝的约定,上帝和人子都可以拯救他。 爱人,不要作恶——“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我这样吩咐你们,就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 耶稣用自己的血,替人承担了一切罪过,目的就是要让人以后不要再作恶,要向善。 最后的审判,就是要让爱人的人、行善的人升入天国,让那些不信奉基督教的异教徒和作恶者下地狱。 世界的最大的正义就是爱的正义。 一、“中世纪文学”的时限及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古代奴隶社会崩溃,欧洲历史开始进入“中世纪”,即封建社会时期。 1、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一般指的是中世纪的初期(5-11世纪)和中期(12-15世纪),即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文学。 2、基督教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在民族大迁徙时期,欧洲的古代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基督教教会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持敌视态度。古代文化中只有一小部分对基督教有利的东西被教会吸收,大量的文物、典籍被焚烧,被破坏 即使是后来的文化发展,也完全受制于宗教神学。如同史家们一致认定的那样,中世纪时的文学艺术,一贯扮演为宗教服务的“神学的婢女”角色,根本没有什么主体意识,更缺少有利于发展的独立性。 教堂音乐 弥撒曲作为宗教音乐的艺术形式,存在了800多年。宗教音乐导致了欧洲近代音乐的产生。 《b小调弥撒曲》大量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整个作品充满生气与活力,唱出灵魂之声与纯洁之美。 在中世纪时,古代文化事实上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文化发展的链条被愚蠢地割断了。其结果,如恩格斯所说: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 3.文学分类 在中世纪文学中,宗教文学无疑占有突出的地位。与之相对,还存在着世俗文学,包括:1.英雄史诗;2.骑士文学;3.市民文学等。 二、宗教文学 宗教文学也称“教会文学”,指僧侣们创作的,以《圣经》为题材,为宣扬基督教教义服务的文学

文档评论(0)

phljianj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