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辽宁沈阳同泽女中13-14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历史).docVIP

【解析版】辽宁沈阳同泽女中13-14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历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版】辽宁沈阳同泽女中13-14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历史).doc

第Ⅰ卷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 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2、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庄子及道家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3、儒家经典《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暴君夏桀残民,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其民主内涵与近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4、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倡导“三纲五常” 6、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言论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7、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发大夫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 A、兼爱 B、以礼入法 C、致良知 D、仁政 8、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9、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墓葬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10、宋代朱彧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