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黔中王学不入播州考.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黔中王学不入播州考.pdf

第 14卷第 6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Vo1.14,No.6 2012年 l2月 JournalofZunyiNormalCollege Dee.20l2 明代黔中王学不入播州考 徐 钰 遵义师范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摘 要:“王学”在明代影响至巨,“黔中王学”因其与王阳明谪居贵州和龙场悟道的特殊因缘,而成为 “王学”的重要一支。但是, 整个明代 ,与贵阳仅一水之隔的播州 今遵义 地区,却不见任何 “王学”影响的痕迹。造成此历史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播州杨氏 土司对汉文化的抵制,二是明代播州地区汉文化水平的普遍衰落与文化发展环境的恶劣,三是播州隶属关系的长期不确定,使 其未能有效对接中央文教政策。而 “王学”不入播州这一文化现象更深层反映的是汉 “夷”文化的交往,以及土司制度对文化交往 的影响。 关键词:黔中王学;播州;杨氏土司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3583 2012 一06—0061—05 AStudyofWhy W‘‘angSchool’’wasnotIntroducedtoBozhou XU Yu SchoolofArtsandMedia,ZunyiNormalCollege,Zunyi563002,China Abstract:“Wangschool”wasthemostinfluentialinMingDynasty.and “WangschoolinWianzhong’’becameoneoffshootbecauseof itscloserelevancetoWangyangminglivinginGuizhou.Strangetorelate,inthewholeMingDynasty,“Wangschool’’hadnoinfluence inBozhou Zunyitoday ,veryclosetoGuiyang.Thereasonsareasfollows:thefirstisabouttheresistaneeefromTousisystemofthe YangfamilytoChineseculture;thesecondisthedeclineofChinesecultureinBozhouarea;thethirdistheweak implementationof theeducationpolicyatthattime.Thefailuretointroduce “Wangschool’toBozhoureflectstheculturalcommunicationbetweenHan peopleandothernationalitiesandtheeffectofTousisystem uponcuhuralcommunication. Keywords:WangschoolinWianzhong;Bozhou;Tousisystem oftheYangfamily “王学”为明代中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学说。其 二十余位,再传弟子不知凡几,如明代走出贵州的朝 形成之关捩是王阳明谪居贵州期问的龙场悟道,并 廷重臣、著名学者孙应鳌即是,而播州遍查现有史籍 由是而衍生出在西南地区影响颇大的 “黔中jE学”。 如 王《阳明全集》、《遵义府志》等,既未见有阳明传 然而,明代产生于修文、贵阳并很快流布黔省大部分 人,也未见杨 氏统治者与阳明发生任何关系。二是未 地区的 “黔 中王学”,在仅一江之隔的播州 今遵义 有书院之建设。王学以书院为主要传播渠道,除阳明 却没有产生丝毫回应,实为咄咄怪事。分析其中缘 亲执讲席的龙 冈、文明书院外,王门弟子在各地广建 故,可以考见明代播州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状态,可 书院。据现代学者统计,“明代贵州书院教育,若以王 以寻绎汉文化与 “夷”文化交往的历史脉络,及土司 守仁在 l508年创建龙冈书院划分,此前 140年问, 制度与汉文化发展之间趋归和认同、恐惧和抵制的 贵州书院教育发展非常缓慢,仅有4所;此后 136年 微妙关系。 问,贵州书院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接近 40所 。’111而 一 、 问题的提出 终明一朝,播州未见书院之出现。三是社学发展之迟 言明代 “黔中王学”未入播州,其理由有四。一是 滞。阳明一贯重视社学教育,积极敦促 “父老子弟,互 未见王门传人。阳明在贵州的亲传弟子,现可考者有 相戒勉,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歌诗习礼。”2[1啦至弘 收稿 日期:2012—10—12 作者简介:徐钰,男,湖南武冈人,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围古代文学。 61 第 14卷第6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 12月 治时,贵阳仅建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158746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