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承传的冲击.ppt

现代文化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承传的冲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化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承传的冲击.ppt

现代文化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承传的冲击 哈尼卡多支系是哈尼族中人口较多的支系之一,其语言属哈尼语毕卡方言,依山而建的挖窖大寨,因人口多,多姓氏聚居,从居住、饮食、服饰、人生仪礼、宗教信仰等方面,均有较完整的传承,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节日、婚丧、祭祀等活动,均按照世辈承传下来的习俗仪礼开展。 从宗教信仰看。挖窖大寨的哈尼卡多,均信奉自然神灵,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中,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林水火及有关的动植物等均有神灵。 从人生礼仪习俗看,生育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等,均有一套完整的仪礼,如生育习俗中,婚后不孕女子,常到一棵多果实大树下杀鸡献祭求子;对孕期女子有不随意到外姓人家、不能攀摘果树、不能参加婚、丧、祭寨神等活动的禁忌。 从节日习俗看。挖窖哈尼卡多人最隆重的节日是“阔息息”(春节),其次是“挖普妥”(祭寨神)、六月二十四、八月十五等。“阔息息”期间,要杀年猪、酿制“辣白酒”、打陀螺、赛秋千、磨秋等。 从居住习俗看。挖窖大寨哈尼族的住房现多为上栋下宇型瓦楼房,经济条件好的已建起钢混结构的楼房。建房开挖基础时,要测吉日吉时方动土。立柱、迁入新居等,也要选吉日。 从饮食习俗看。糯米糍粑是春节的必制佳品,有“大年三十舂粑粑,正月十五吃黄饭,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做月糕”的习俗。 从服饰习俗看。挖窖哈尼卡多男装以往多着对襟单排扣黑衣,老年男子打黑布包头,下着打折大管裤。女装缠青布大包头,上着右衽襟衣,胸襟以白纱布镶边,呈“厂”字形,黑白相间处嵌一排银泡或别一串串银芝麻;胸配三颗银制八角花,胫配一根如小指粗的银项链,走起路来银饰叮当。下着青布筒裙,腰缠绣花方形围巾,缠两端绣满图案的腰带,腰带两端垂于臀后,形成一串串色彩斑斓的飘带。卡多女子服饰外观端庄,黑、白、蓝、红四色搭配合理。走起路来给人一种潇洒自然,落落大方的观感。挖窖卡多女子兴打绣花青色绑腿,赤脚或穿布鞋。 我们今天讨论的题目就是 现代文化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承传的冲击 上述各类习俗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情形。进入九十年代后,各类习俗的传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年轻一代一味追求现代时尚,许多古老的仪礼习俗逐渐抛弃,除语言承传保留外,人们在祭祀、婚姻、丧葬、服饰、居住、饮食等方面的习俗均发生了改变。 从挖窖大寨哈尼族传统习俗文化传承出现断代现象看,其成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的到来,进一步加大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力。电视、手机、电话等现代信息工具的广泛普及和使用,切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是现代文化对民族心理的冲击,使人们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日趋淡化。传统的本民族文化对沉浸在现代时尚中的人们而言,已不再重要,古老的文明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一代人中,从心理上就失去了承接的基础。 三是强大的汉文化优势,使民族传统文化处于更弱势的地位。挖窖大寨可谓人口聚居的青一色哈尼村寨,按理说应拥有良好的本民族文化氛围。但自建国以后,这里推行的都是汉语教学,人们进了学校,学的是汉字,说的是汉话,写信、挂帐等用的也是汉字,除本民族语言外,汉语成为与外界交流的主要语种,特别是当今这一代儿童,有些汉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小孩会说卡多话的越来越少,一种语言的传承断代,将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亡。 思考 关注文化弱势民族群体传统文化消亡现象,加强对散杂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加强对文化弱势民族群体自我文化价值认同的教育。在现代文化的强劲冲击中,许多文化弱势群体丧失了本民族固有文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民族群体,在追逐和接受现代文化时,缺乏对传统习俗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失去了传承祖祖辈辈承传下来的优秀习俗文化的信心。对此,应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教育人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并通过组织相应的文化节庆活动,营造一个传承古老文化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完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激励机制。 变民族优秀传统习俗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正确处理好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与吸纳现代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无根则无叶,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现代先进文化的根基。 营造有利于承传民族传统优秀习俗文化的舆论氛围。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要大力营造承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 结论 中华民族在经济文化的掘起中,实现了各民族前所未有的大团结、大融合,但以此同时,一些文化弱势民族群体的文化正在快速消亡。如何建设好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面对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大趋势到来的一个严峻挑战。 * *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