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doc

??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政权定鼎于南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金陵,建立了与大庆分庭抗礼的政权;又过了三年,英法联军在美国、沙俄的帮助下,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赶跑了咸丰帝,留下了暴行。面对如此一场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开始放眼欧美,进行了一场行之有效却举步维艰的洋务运动。这场自救运动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是毕竟使得中国迈出了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步;虽然在甲午战争中破产,但不是毫无成功可言的。 ㈠沉重的第一步 ??? 洋务运动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凝重的第一步,多少有些不情愿,主要有如下三方面表现。 ? ⒈资本主义的出现 ???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客观需要,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为了富国强兵,坚持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从而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这样,继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加速了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 ⒉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 洋务运动是否要进行,清政府内部曾有过争论。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对于向西方学习的问题表示坚决反对;而此时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决堤的湘淮集团,则大声疾呼要“自救”。曾国藩的那句经典言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再加上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时的外部条件——“外国无异议”,最终战胜了顽固势力所设置的第一道障碍。 ??? 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与应用,不仅间接产生了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还使得为了进一步学习技术的派遣留学生一事最终得以实现。尽管在此期间顽固派以伦理纲常非议留洋,但是还是从耶鲁大学走出了詹天佑。正如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出现了以爱迪生为首的成百上千的发明家一样,在同一时期洋务派造就的留学生当中曾经有11人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过贡献。留洋这一措施,再加上洋务派组织译书等配套工作,培养了一批外交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再进一步讲,洋务运动的这些举措,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到七八十年代已经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 ⒊制度方面的改革 ??? 制度改革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洋务派最棘手却取得显著功绩的一项事业。 ???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比较,类似北宋的司马光和王安石二人思想的比较;而具体实践当中,洋务运动的折扣不算太多,维新变法则有明显的倒退。简言之:洋务派与改良派在富国强兵的大政要旨原本没多大分歧,有差距的是学习西方的进度。 ??? 早期改良主义者曾是洋务派的成员,而且充当洋务运动的重要参谋,但他们很快醒悟到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革制度是不行的。他们批评洋务派办洋务因袭西方之“皮毛”、管理落后,而又不重视制度改革。顽固派在运动中不断向洋务派发难、掣肘,洋务思想家郭嵩焘就是因为屡遭顽固派的无理纠缠而心灰意冷。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 但是,下面两方面内容却少有人注意到。 ??? 其一是改良派诞生的过程。如前文所述,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洋务派与外商经营的企业,次之是洋务派成员,再往后才充当其“参谋”,最后才脱离洋务派、自成改良派。而且,尽管改良派批评洋务派办洋务因袭西方之“皮毛”却决不反对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换个角度想,改良派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员,而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前就其发展水平而言,尚处于萌芽阶段,与其说改良派批评洋务派的进展,不如说他们自身对近代化操之过急。 ??? 其二,李鸿章等洋务大员也深知改革制度的必要性,也想改革一些旧制度,但他们处处受到顽固势力阻绕和弹劾,常常是在一片咒骂声中举办洋务事业,他们深感大幅度地制度改革还不具备条件,尚无同顽固派一争高低的可能。奕訢、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大员也常常发出受人掣肘、屢遭参劾的慨叹。李鸿章在给郭嵩焘的复信中也倾诉自己办洋务多遭掣肘之苦衷。他说:“自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鸿章沥陈煤铁矿必须开挖,电线铁路必应仿设,各海口必应添洋学格致书馆以造就人才。其时文相目笑存之,廷臣会议皆不置可否”,就连这样有宜的事业也遭到一些官僚的“痛诋”;支持他的奕訢也说“无人敢主持”;连“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从此不谈矣”。这些话足以证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是阻碍洋务运动的险恶势力。因此,洋务运动初期还不可能把制度改革和政体改革提到日程上来。即使如此,洋务派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还是调整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