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二十)十古汉语今译问题 主讲教师 孙永选 一、古文翻译的历史 1.古代的古文翻译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 (《尚书·尧典》)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如何?” (《史记·五帝本纪》)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汉·郑玄注:“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 2.现代的古文翻译 郭沫若《卷耳集》( 1922年) 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二、古文今译的意义 1.古文今译的意义 A 为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阅读古籍提供便利。 B 文白对照,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C 学生做古文翻译练习,可以增强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2.对古文今译的错误认识 认为注释可以代替翻译。 (注释不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的需要) 认为翻译有害于原作的艺术风格。 (翻译可能会失去一些原文特点,通过提高翻译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面貌) 三、古文今译的原则 1.直译与意译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直译又叫对译,重视译文中词语与原文中词语间的对应关系,要求译文和原文尽量做到词词相关联,句句相对应。直译忠实于原文,甚至要求译文的语言单位和原文的语言单位之间,要构成等值的关系。一般要求,能够直译的尽量直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意思灵活地表达翻译。 郭沫若说:统摄原意,另铸新词。“意”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意译的侧重点也就是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可增删、调换词语,可以重新安排句子的结构,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摆脱原文词句的束缚,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2.直译与意译的比较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 置彼周行。 于在春《国风普通话翻译》 采来采去的苍耳子, 斜口筐子可还没有装满。 可怜我惦记那远行的人, 把篮子搁在那大路边。 郭沫若《卷耳集》 一片碧绿的原野, 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的花。 有位青年妇女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的提篮, 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 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 她的爱人不久才出了远门, 是骑着一匹黑马,携着一个童仆去的。 她在家中思念着他坐立不安, 所以才提着篮儿走出郊外来摘取卷耳。 但是她在卷耳的青白的叶上, 看见她爱人的英姿; 她在卷耳的银白色的花中, 也看见她爱人在向她微笑。 远方的山丘上也看见她爱人在立马踌躇。 带着个愁惨的面容, 又好像在向她诉说别离羁旅的痛苦。 所以她终究没有心肠采取卷耳了, 她终竟把她的提篮丢在路旁, 尽在草茵上思索。 直译的优点: 直译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可以帮助读者对应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能有效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多做直译练习,对于提高古文水平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直译的局限性: 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有些句子不容易做到字词对译。如果过于拘泥,勉强对译,难以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意译的优点: 不拘泥原文字句,对原作的思想情感可灵活表达,便于现代读者了解原作的主要思想内容。 意译的局限性: 与原文的字词句不相对应,不利于体会原文的语言特点,有时会丧失原文的语言风格。 3.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古文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译文一 希望再捡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再得到兔子, 这件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译文二 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 被宋国人所嘲笑。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一 你知道什么?六七十岁,你墓上的树木两手合抱了! 译文二 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只活到)六七十岁,你墓上的 树木(现在也该长到)两手合抱了! 四、古文今译的方法 对 换 调 留 增 删 1.对 把原文语句中的字词,逐个对译成意思完全相同的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如: 余 幼 时 即 嗜 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 我 小时候 就 喜欢 学习。 2.换 把文言语句中的字词,换成字面不同但意义相当的现代汉语词语。如: 肉 食 者 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译文 做官的人 浅薄,不能深远地谋划。 3.调 即调整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如: 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