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益都苏埠屯亚丑族商代大墓的几点思考.doc
益都苏埠屯亚丑族商代大墓的几点思考
王恩田
山东省博物馆
一 苏埠屯墓地的主要收获
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苏埠屯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东距瀰河1.5公里。苏埠屯村东有一片高出地面约5米的土岭,相传苏秦葬于此,故名苏秦岭。一条东西路沟把土岭分为北岭和南岭两部份(图一)。上世纪30年代苏秦岭经常出土铜器。中研院史语所祁延霈先生曾做过考古调查。
1965年春,山东省博物馆在益都苏埠屯清理发掘了商代一号大墓,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亚”字形椁室中心有长方形腰坑,殉一人、一犬。腰坑下有深2米的方形奠基坑,内殉跪坐者一人。东西二层台上各有两座殉人小墓。二层台南端有台阶。南墓道和椁室交接的门道内有三层38个人殉和人祭。总计人殉人祭共48人。在北墓道口的两侧各出土一件装柄的硕大无朋、饰透雕人面纹的铜钺。其中一件正反两面共有4个亚丑族徽。椁室被盗一空,扰土中清理出大量的铜器残片。其中的斝足高0.22米。原来随葬的应是一些大型重器。是目前所知河南安阳殷墟以外,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人殉人祭数量最多的商代大墓。
1966年春进行第二次发掘,又发掘了二号大墓和三号、五号中型墓。二号大墓与一号大墓东西并列,间隔仅0.5米。二号大墓西壁打破了一号大墓的东墓道。是一座有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墓室长宽约9米,深约7.5米。与一号大墓墓室结构相同,也有“亚”字形椁室,椁室东西两侧各有熟土二层台,二层台南端也有台阶。椁室南壁外东西两侧共殉有9个人头骨和一件虎纹残石磬。西二层台上布满弓的遗迹。南半部比较集中,每10张弓为一组。弓的两端各有长短弓弭,以往称为“骨搬子”“骨饰”“骨弓帽”等等,其实应是文献中所说的“象弭”。北半部较为零星分散,总数约在二三百件,有可能就是甲骨文中所说的“三百射”了。
东二层台上布满螺钿组饰,组饰上大多涂硃。其中的虎形组饰长一米。原来应是正反两面黏贴在木板上,属于仪仗之类。另有一组大兽面和多组小兽面组饰。
椁室遗物被盗一空,填土内出土四件青瓷豆,其中一件是完整的。还出土有亚丑铭文的残铜片和大量玉鱼、玉鸟、玉牛头等装饰品。
打掉二层台以后,在墓室四角各殉有一人头骨以及一把装柄的曲内戈和一件盾。盾面朝外,紧贴墓壁竖立着。融族应是从亚丑族分化出来的新氏族,也就是《左传·定公四年》鲁分“殷民六族”中所说的“分族”。
二 苏埠屯的地质地貌
益都(今青州市)南边是泰沂山脉,北边是大海,属山前平原。泰沂山脉由西而东把山东分为两半。鲁北从济南以东至胶莱河以西,分布着不少高地,多名为埠或岭。如灰埠、口埠、苏秦岭等。苏埠屯墓地就位于苏秦岭上。地质特点是岭上全是第四纪黄土。我们曾在岭上打了一条探沟,10余米以下都是黄土,一直挖到发现料姜石为止。岭的周围全是黑土,很象是地质学上所说的湖泊沉积。具体到鲁北地区应与海浸有关。我曾在由益都县城返回苏埠屯的路上,途径的拾甲社村周围的黑土中采集到大汶口早期的陶片。还采集到一组龙山文化的黑陶明器。证明年代最晚的一次海浸应是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苏埠屯一号大墓的填土就是用岭上的黄土和周围的黑土混合的五花土夯筑而成的。同样的地质地貌也见于同处在鲁北地区的历城(今章丘市)龙山镇的城子崖。这里始建的城墙是使用城子崖高地周围的黑土夯筑而成,内外两侧修补部分是使用城子崖高地的黄土夯筑而成。
三 苏埠屯商代居住遗址的调查
苏埠屯大墓发现伊始,我们就在苏埠屯附近的弥河两岸进行旨在寻找商代居住遗址的调查。1965年秋,又带领北大考古专业实习同学在弥河流域南起谭家坊,北至寿光县的考古调查。但很不理想,只是在苏埠屯村南的桃园村发现有商代遗址,但范围不大,不太象是可与苏埠屯大墓相匹配的居住遗址,有待今后的继续工作。
四 苏埠屯商代大墓的族属
上世纪30年代,苏埠屯出土六件亚丑铜矛和零星的小件亚丑铭铜器,肯定了传世大量精美铭有亚丑族徽重器的出土地点就在益都苏埠屯。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曾对亚丑族徽撰长文考证,认为亚丑族“确有一支,历夏、商至周,散居在益都一带,其族即夏禹之王室后裔也”。苏埠屯商代大墓发掘以后又有薄姑国君陵寝说、斟灌说、齐国说等等。
亚丑族铜器铭文中有“杞妇”,只能证明亚丑族曾与商代的夏禹后裔杞国通婚,不能证明亚丑也是夏禹后裔。笔者考证杞分二国,西周分封的杞国在今河南杞县,齐桓公迁之于缘陵(今山东昌乐)。商代的杞国在今山东新泰,战国时为楚所灭。从中国考古发现史中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即秦代以前国君的大墓一般都埋在都城内或都城附近。薄姑国都城在益都以北一二百里开外的博兴寨卡。斟灌城在寿光县东50里,距益都也在百里以上。笔者都去实地调查过。薄姑、斟灌国的“陵寝”不可能埋在益都苏埠屯。根据近年高青陈庄西周遗址的发掘,齐都营丘也已经有了眉目。齐都营丘无论在临淄、高青,还是如旧说在昌乐,都距益都太远。齐国墓葬说也可以排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一材料作文题目及范文(20篇).docx VIP
- 5.1质量+1.2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doc VIP
-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视听说教程4(智慧版)课件B4U6.pptx VIP
- 初中文学文本(小说)阅读理解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实践.pdf VIP
- 4.3 神奇的“眼睛”(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doc VIP
- 电商商品发布操作指南(包括标题制作、文案设计、详情页制作)(原创整套完整版128页).pptx VIP
- 2025年一级建造师《港口与航道工程》真题卷(附答案).docx VIP
- 2025年高考(北京卷)英语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