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蓉西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技术小结.docVIP

沪蓉西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技术小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沪蓉西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技术小结 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恩施公路是一条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桥、隧众多,工程造价高,是目前我国设计、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该项目全长180.974公里,共30个施工标段,其中特大桥41座/54804.397米、大桥156座/65440.284米、中桥43座/5418.487米,特长隧道 8座/35288.155米、长隧道7座/10671.269米、中隧道11座/7362.900米,桥梁占路线比例32.6%,隧道占路线比例27.2%。 我院承担第1~10施工标段共68.236公里、第24~30施工标段共63.876公里的勘测设计及后期服务工作,本项目于2004年8月20日正式开工,总体情况反映设计成果良好。根据沪蓉西设代工作期间,我院设计文件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现场看到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从施工、管理角度出发所反映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借以引起有关设计人员的注意,为我院今后的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地质 沪蓉西高速公路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崩塌、掉块、滑坡、溶岩渗漏、塌陷、地下暗河等不良地质现象,号称“集地质病害之大成”。虽然在勘察设计阶段,地勘人员进行了大量地调、物探及钻探工作,但在范围、方法、勘察深度以及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和处治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外委工作的监管还需加强。由于线长、面广、量大,外委合作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很好地解决了周期短、工作量大的矛盾,但外委单位在合作中也存在不钻、少钻或不在线位上钻的情况,给资料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如刘家坳隧道实际开挖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情况完全不一致。 勘察深度还需加强。地调时未对岩溶管道(洞室)进行实测,未取得岩溶管道(洞室)的空间形态、位置和顶底板厚度参数,如花石板1#大桥在勘察设计阶段,进行了地调和钻探工作,在地勘过程中,对岩溶管道的位置进行了推测,但未对溶洞进行进一步的勘测,以至于施工开挖过程中发现一特大型溶洞,增加了设计处理的难度。 花石板1#大桥溶洞布置图 勘察方法、勘察成果综合分析还需加强。如崔坝隧道钻探已揭示有溶洞,然后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未发现埋深小于50米的大型溶洞,主要原因是勘察方法针对性不强,应根据具体地质特征及工程特点,采用针对性勘察方法进行综合勘探,尽量提高勘察准确度和精度。如大水井隧道采用深层震法对埋深300米的构造裂隙揭示得较为准确。 崔坝隧道溶洞图 隧道围岩分类初勘、详勘的差别较大,水文地质勘察与实际出入较大。隧道围岩在初勘阶段定义的围岩类别在详勘阶段考虑岩溶、水文地质的影响普遍降低了一类,同时在施工图设计中增加了围幕注浆处理及抗水压衬砌,增加了工程造价。实际开挖情况与初勘阶段围岩类别较吻合,水文地质分析偏保守,目前大多数隧道已贯通,根据水文观测情况,水压、水量均较小,因此施工过程中取消了围幕注浆及抗水压衬砌。 对滑坡的调查及施工的影响认识还需加强。如魏家洲桥头滑坡、贺家坪滑坡、10标滑坡、张家坡滑坡、施潭坝滑坡、施家梁子滑坡等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引发滑坡变形,工程处治每处都是几百上千万元。 施潭坝滑坡现场图 岩溶勘察成果与施工勘察成果变化较大。由于岩溶地区地质的复杂性,详勘阶段钻探局限性大,不能代表施工桩位的地质情况,造成桩基长度的变化较大,以后应尽可能在桩位上钻孔,设计上应对岩溶的不确定性有充分的认识,增加处理预案。 勘察人员对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适用性还需加强。在地勘成果资料中定性描述较多,定量数据不足,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设计人员不好利用。因此地勘成果应尽量提供直接用于设计的地质参数。 设计人员未能很好地综合分析并充分利用地勘成果。如勘察阶段发现的岩堆、岩溶漏斗,由于设计人员认识不足,设计方案未充分考虑不良地质的危害性,给工程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勘察设计应人员充分认识地质问题对公路工程的危害性,加强沟通,避免地勘与设计脱节。 乌池坝大桥布置图 榨尾湾1#大桥岩溶漏斗示意图 路线地质应加强地质横断面的勘察。如路基切方边坡、土石比。建议切方路基每10米做地质横断面,路基增加麻花钻。 测量 测量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 横断面及中桩高程不准,造成土石方量不准、小型构筑物标高调整、边坡级数增加占地面积加大。 桥墩台桩位标高测量不准,造成墩台桩基承台下挖太深或悬空太多。 挡墙纵断面测量不准,造成挡墙基础下挖太深或悬空太多。 施工现场的变化造成桥梁构筑物的调整。如施工便道、天然气管道。 通用图 T梁、空心板未提供计算内力,荷载试验没有参考数据。 预拱度偏大,与张拉强度、张拉龄期的关系未作说明。 支座厚度偏小。设计厚度49 mm只能满足100米联长位移量,设计中未作说明。 桥梁通用图中,空心板和T梁支座垫石上均设有一块15mm厚的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