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考据学兴盛探析
崔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清代考据学的盛行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思想因素、学术发展本身
因素等多种说法,但是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术本身的发展和政治环境的双重作用,而所谓政治因素又分高压和
引导两个方面。
关键词:考据学政治环境文字狱
作者简介:崔凯,男,1985年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if,国古典文献学2008级硕士。 .
【中图分类号】K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一21_0124一旬2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把秦之后的时代思潮概括 传》)了。
为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清代考证学。清代的考据学还 侯外庐《宋明理学史》对理学变迁的论断:“宋濂的‘佞佛’方孝
有朴学、汉学等称谓。“考据”一词首见于姚鼐《述庵文钞序》:“余尝 孺的赣迂,曹端的《戾说》。在他们对‘朱学’的‘体认’中,与朱学往
论学问之事有三端也,日义理也,考据也,文章也。”对于考据派的 往不能合辙,有的甚至对朱学是‘得其半而失其半”,如此一来就
形成。历来学者观点不一,有的认为学派的兴盛是文字狱所催生; 打破了程朱理学本来的完整体系。“这不能不说是王学得以风靡一
有的认为是经济社会高度繁荣的必然结果;有的认为是学术发展 时的重要原因之一。”王阳明尽管没有否定儒家经典,但十分注重
的必然结果。各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综合各种原因分析自然有辩 对传统儒学的改造,更强词“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
证法的依据,但却有知结论之难下而却步的嫌疑。那么,考据学兴 具于吾心”(《王文成全书》卷三四),对朱熹训诂、考据的学问贬斥
’
盛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呢? 为“空疏谬妄,支离牵滞”。
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任何属于上层建 。凡一学派当全盛之后,社会中希附末光者日众,陈陈相因,固
筑的构建都要以经济的满足为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 已可厌。其时此派中精要之义,则先辈已浚发无余。承其流者,不过
决定论的提法有些欠妥。以前的盛世也有不少。何以考据学独在清 捃摭末节以弄诡辩。且支派分裂.排轧随之,益白暴露其缺点。环境
代大盛。例如,两宋是中国封建史上经济史比较发达的时期,那时 既已变易,社会需要,别转一方向……豪杰之士欲创新必先推旧,
候农业、工商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而且出现了中国历史上 遂以彼为破坏之目标,于是入于第二思潮之启蒙期”。①梁启超真
最早的纸币。从《东京梦华录》、《梦溪笔谈》、《宋史》等可以看到宋 正把学术内部的承传和变异甚至转化都概括的相当精到。在心学
代社会的繁荣和昌盛,而且宋代是个重文轻武的社会,考据学更有 走向衰落的时候,大家开始注意去“尊崇节义.敦厉名实”,考据学
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结果却不尽然。甚至到了宋代晚期的学术 开始萌芽了。
界.心学开始滋长起来。可见经济因素并不是考据繁盛的主要原 清军入关对于关内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以前沉湎于程朱
因。 理学的学者们开始进行反省。在黄宗羲、顾炎武等的启蒙之下。人
一、学术内部流变 们开始抛弃宋明理学的空谈,转而去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为政治
宋明理学大盛。以程颐、程颢为首的道学派和以陆九渊为代表 而做学问”。他们所追求的是学习前人,试图从经书中去寻求救国
的陆学派都是义理学派的代表,怀疑和思辨的精神使他们有时候 道路。在此情况之下,考据之学兴起,而“先辈所讲经世致用之学,
不惜曲解古典文献尤其是经的本义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主观 本来预备推倒满洲后实见实行。到这时候(注:康熙二十年后),眼
空疏的弊端十分明显,陆九渊甚至声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但 看满洲不是一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