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概论. 审美界说.ppt
审美界说 人类实践活动导致审美 人类活动是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 外在自然的人化,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马克思:“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资本论》,205,1972) 内在自然的人化:人的感官逐渐摆脱动物的功利性。 李泽厚:“动物的感官完全是功利性,只是为了自己的生理生存性的。人的感官虽然是个体的,受生理欲望支配,但经过长期的‘人化’,逐渐失去了非常狭隘的的维持生理生存的功利性质,再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生理生存的器官。”(《美学三讲》,469) 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建立:用非功利的眼光,体悟内化在外在自然对象中的人的本质力量。 审美的内涵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审美就是对内化在对象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体悟。 农夫欣赏长势喜人的果树,是欣赏他内化在果树种的智慧;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入水中,惊奇地看着荡漾的水波,是在欣赏他的技巧;我们敬佩一个扶盲人过马路的同学,是在欣赏这个同学品德;我们赞赏庐山的瀑布,是我们用“壮美”这一审美范畴将瀑布人格化,其实欣赏的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壮美”,而“壮美”这一审美范畴来自于“内在自然的人化”。 审美是一种对象性的精神活动,是在生动的形象中体悟人的本质力量。 蒋孔阳:“所谓‘对象化’,是说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劳动实践,在外在世界中取得了物质感性形式的存在,变成了具体的形象。美都是形象,形象性是美的一个基本特点。抽象的概念,只是我们理解的一个对象,无所谓美不美。例如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这一个概念,有什么美不美的问题呢?可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把月亮的具体形象描绘了出来,我们马上就感到美了。(《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96) 文学的独特表现领域:文学是人学 文学与一般社会科学不同:它以描写人为中心;反映时代也必须在描写人的基础上进行。 例证:《伤痕》的艺术时效性(反例); 《阿Q正传》对时代的反映(正例)。 文学的价值在于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钱谷融:“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活动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伟大的诗人,都是本着这样的理想来从事写作的。(《论“文学是人学”》) 例证:《人间喜剧》、《阿Q正传》、《红楼梦》 正确处理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历史理性:对带来社会政治和经济进步的力量的肯定。 人文关怀: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 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常常发生冲突。 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双重遵循:在表达历史进步的同时,寄寓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尊严的关怀。 正例:《人间喜剧》 反例:《乔厂长上任记》(单纯追求历史理性);《柏慧》(单纯追求人文关怀);《分享艰难》(双向丢失) 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教材776页,第2自然段) 勃兰兑斯:“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流亡文学》,2,1980) 在人们面对现代工业所带来的的环境污染和其他种种社会弊端的时候,激起人们守望深林、山川、河流、果园等一切大自然的热情,是完全合理的……改革也好,现代文明也好,一旦妨碍了人的善良之心或诗意地栖居,又有什么意义呢?然而这样一来,“人文”的维度也就压倒了“历史”的维度……那么请问,历史还要不要前进?历史理性精神还要不要加以提倡? ——童庆炳,《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287. 文学当然是能够,而且也是必然反映现实的。但我反对把反映现实当做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放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我认为这样来理解文学文学的任务,是把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同起来,是违反文学的性质、特点的。这样来对待人的描写,是绝写不出真正的人来的,是会使作品流于概念化的。 除非作家写不出人来,假如写出了真正的人,就必然写出了这个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和当时的复杂社会阶级关系。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李泽厚:“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文化传统的缘由。就人类来说,它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首先是劳动生产的基本实践),在外在自然人化的同时,内在自然也日渐人化的历史成果。”(《美学三讲》,431) 例证:壮美与合力打猎和作战成功;纯洁与斗争中不搞阴谋诡计,然后通过文化传统继承下去。 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甲骨文合集》第十一、十二冊綜合整理.pdf
-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典范英语7-5 Captain Comet and The Purple Planet近年原文.ppt
- 医院会诊制度培训学习.pptx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pdf VIP
-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模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公需课答案.docx VIP
- 广东大湾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物理试题含答案.pdf
- NBT31010-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pdf
- 威特门机RCRE24-RC48使用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