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冠造-海洋.ppt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与术后coronary angiography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的内容和策略 特殊类型病人冠脉造影的术前准备 冠脉介入并发症及处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 发展阶段回顾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Preparation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历史 1929年,德国医生Wemer Forssmann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他将导管经左肘前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右心导管胸片,从此揭开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序幕 1956年与他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用猪尾导管采用主动脉根部造影,使左、右冠状动脉同时显影; ◎目前在特殊情况下临床上仍然应用; ◎其局限是造影剂不能充分充盈整个冠状动脉血管树使之清晰显影;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二阶段: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 改进为主动脉窦(Valsalva)内造影, 分别显示左、右冠状动脉; ◎ 造影结果优于非选择性造影; ◎ 但由于其容易损伤到主动脉根部及瓣膜结构,目前临床基本不用。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三阶段: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 1959年Sones利用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造影导管,经肱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进行主动脉造影,无意中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右冠状动脉内使其清晰显影; ◎ 这一偶然事件开创了冠脉介入技术的新纪元。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1966年Amplatz、1967年Judkins进一步改进了导管顶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结合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Seldinger法,1953年),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得到广泛应用。 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第一次选择性冠脉造影:1959年,Sones 第一次成功的PTCA:1977年,Gruentzig等; 第一次支架植入术:1986年3月 Puels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1951年开展右心导管检查(黄宛、方圻和陈灏珠); 1954年开展左心导管检查; 1973年上海中山医院和北京阜外医院开展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 到2001年底全国112家医院开展介入治疗,完成PCI 1,6345例,仍处在较低水平; 2004年全国冠脉内介入治疗例数超过5万例; 2009年22.3万; 2010年28.5万; 2011年33.3万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股动脉穿刺(最常用); 桡动脉穿刺(逐渐增多); 目前桡动脉为主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目前,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心导管检查术中一种既常用又安全的临床检查方法,是冠状动脉疾患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然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也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至关重要! Preparation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一、以确定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及胆囊等所致症状,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无创性检查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及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而无临床症状者; 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 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进行鉴别;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激光、旋切、旋 磨或PCI)或CABG术后反复发作的难以控制的心绞痛; 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保需要;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二、非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易合并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风湿性心瓣膜病欲行瓣膜置换术前,且年龄40岁或有胸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