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纽约金融:浅析美国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演变和政策应对.pdf

中国银行-纽约金融:浅析美国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演变和政策应对.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银行-纽约金融:浅析美国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演变和政策应对.pdf

纽约金融 2014 年 1 月 16 日 2014 年第 2 期(总第 1186 期)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研究产品系列  《聚焦华尔街》*** 浅析美国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演变  《纽行内参》*** 和政策应对  《纽约金融》** 兼谈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 《美国财经观察》*  《China Economic Snapshot》* 作者:黄小军 本报告通过对美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以及脱媒后的影子银行体 邮箱:xjhuang @ 系中流动性风险演进过程的分析,揭示出传统银行和影子银 行混合结构在“系统流动性风险”上呈现的极端脆弱性;同 编审:同上 时讨论了相关的监管应对政策,及对正经历全面金融体制改 电话:646-231-3291 革的中国可能带来的几点启示。 邮箱:研究部/纽约分行/BOC 总顾问:吴士强 *** 高层内参 ** 行内参考 * 内部客户 纽约金融 2014 年第 2 期(总第 1186 期) 浅析美国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演变和政策应对1 兼谈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传统商业银行自诞生 日起即采用了以 “借短贷长”和 “期限 错配”为核心的盈利模式。该模式因其在储蓄和借款端之间的信用中介转换职能而为该行 业注入了天然的流动性风险和与生俱来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又使银行业成为市场经济中 受到严厉监管的行业之一。 为了实现银行业生存和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最大限度保护的双重目的,美国政府构筑 了社会安全网一方面使存款者受到存款保险制度(如美国的 FDIC)的保护,另一方 面在危机爆发的紧急状态下由央行提供紧急的资金救援 (如美联储贴现窗口)或担保。 在美国商业银行业的社会安全网构筑(FDIC 制度于 1934 年初建立)后的相当长时 间里,流动性风险在个别银行虽时有发生,但极少形成象 2008 年全球次贷危机中出现的 那种大规模、系统性的流动性风暴。 本报告拟通过对美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以及脱媒后的影子银行体系的信 用中介角色及其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揭示出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混合结构在“系统 流动性风险”上呈现的极端脆弱性,及对正经历全面金融改革的中国所带来的启示。 一、传统商业银行的脆弱性 传统的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从储蓄端获取资金,再以贷款向借款端提供融资,这 其中赚取的利差收入即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核心所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商业银 行 “借短贷长”模式的实施是以正常的收益率曲线作为基本前提的。 但这种通过不同期限错配或成熟期转换来赚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存在天然的脆弱 1 本报告是继作者在撰写 《美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外汇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年)的基 础上对传统商业银行以外的流动性风险所进行框架性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 1 2014 年第 2 期(总第 1186 期) 纽约金融 性即当负债端的现金流出(短期负债来源)快于资产端的现金流入(长期资产使用) 时,银行将面临资金短缺即所谓流动性风险。而这一流动性风险又由于下述几个因素受到 进一步强化: 首先,商业银行业属于高杠杆化的行业,其资本/资产比率远远低于非金融行业。其 次,为了获取高收益率,商业银行倾向于持有期限长、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这使得银行在 面临资金突然受到挤兑时十分敏感,特别是当银行的现金不能完全、及时地满足客户对资 金的即时需求时,不得不通过出售表内生息资产来填补流动性需求。一旦这些资产折价出 售遭受严重亏损但又不能及时被资本金吸收时,银行的清

文档评论(0)

ucu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