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建筑设计
I CONSTRUCTION
建筑中的文化
刘文静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102206
摘要:文章叙述了“建筑文化学”这一创新学科概念的提出与探索历程。讨论了与建筑文化学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对建构“建筑文化
学”理论的模式及其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等接纳入了不同的观点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发。
关键词:建筑;文化;探索历程
曾听有人提到这么一个问题: “为什么西方建筑的材料是石头, 一草一木,而是利用自然的空隙在森林中点缀房屋,让河水尽情在城
而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木头?”这使我联想到确实不同地区的建筑都 市中心流淌,让自己去适应自然,而不是让自然适应人类。在中国,
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莫说中西方,就是在中国,各地区的建筑也是形 奠说为适应自然而建造一个城市。如果少破坏点自然,少牺牲点环境
态各异,如云南大理丽江地区的白族建筑是砖墙瓦顶,墙面粉刷成灰 也算一种奢求了。
白两色,山墙、檐口加彩色装饰;纳西族建筑的典型是木结构、悬山 从建筑的承袭和创新来看,中国显然落后于西方。中国对建筑的
顶,山墙加上小小的腰檐;青海藏族住的“庄巢”,四面住房连接在 形式美和工程技术的把握往往依靠直觉和经验,注重技能的掌握和技
一起,外面看方方四堵墙,单坡屋顶坡向院内,雨水全流入自家,既 巧的运用。一般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递建筑的理沦和技艺,不靠计
防风又安全。再如北京的四合院,宁波的“台门”,江苏水乡的沿河 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只靠实践和经验。相
民居,广东福建的客家“土楼”更是形态各异……每一种甚至每一个 对而言,西方则从几何分析人手,强调建筑数据的严格与精确。如果
建筑背后好像都有一个秘密。由于建筑学博大精深,本人水平更有 拿我们引以为荣的万里长城与古埃及金字塔相比,大多数人往往会觉
限,所以在这里只能宏观地比较我眼里中西建筑的不同所体现的文化 得长城的巍峨是金字塔远不能比拟的。殊不知,金字塔的建造难度比
差异。 我们的长城要大多少倍,金字塔是以正方形为基底的,四周的长度与
首先从建筑材料上看,在西方建筑史上,不管是世纪前埃及的 金字塔的斜度几乎是以最坚固的形式是搭配的,除此之外,230万块
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还是以后哥特风格的宫殿 平均重达2.5吨的石块就算在今天想要堆砌那样的高度也是颇费一番周
教堂,乃至再后来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凡尔赛官, 折的。而长城与之相比只是用大量的劳力简单垒积起来的,只是长度
他们的主要材料都是石材,因此有人称之为“石头的史书”。而中国 令人惊叹。在这里我没有任何对古人的亵渎之意,仍对他们的劳动结
古代建筑则可称为“木头的史书”,因为从秦始皇的阿房宫直至明清 晶感到自豪。在建筑式样的选择和建筑理论的总结上,中国古建筑也
的紫禁城都以木材作为房屋的主要架构,而从契丹族的应县木塔到蒙 是模仿大于超越,不求创新和改变。因此我们的建筑形式几乎3000年
古族的元大都再至满族的沈阳故宫也都是由木材垒积起来的,可见对 没有变化,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从雅典卫城上第一批神
木材的钟爱不只是汉族的专利而是所有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民族的选 庙的出现代今天已经2500年了,其问整个欧洲的古代建筑形态加剧演
择。这种中西的建筑的不同。不仅反映了自然因素的作用。更重要的 进。从古希腊古典的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从哥特式的尖券,十
是文化理念的差别。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 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
原始心态,对石材的推崇也反映出他们求真求智的理性精神,在人与 整体还是局部。从装饰还是空间布局,都在不断变化,这就反映了欧
自然中强调任是自然的主人,人的力量能战胜一切。中国是以原始农 洲人独辟蹊径、敢于创新的精神。
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出中国人重采集重储存,以及依赖自然的心 我们不禁为建筑中深刻的文化印记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所惊
态,更衍生出宣扬“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理念,中国人将木材作为 叹。建筑是一个民族的史书,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到—个民族的精髓,
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木和生命的亲近,体现了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 清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