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恨歌之结构与主题.ppt
长恨歌 诗歌内容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杨家显贵 明确全诗内容结构,找出故事的焦点,诗的主题: 第一层:写长恨的内因(安史乱前) 1、李重色、求色、得色。(迷色误国是祸根) 2、杨娇媚恃宠。 第二层:写马嵬坡贵妃陨命及李对杨的刻骨相思。 1、蜀中的寂寞悲伤 (酸楚动人) 2、还都路上追怀忆旧 (缠绵哀婉) 3、还宫之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回肠荡气) 第三层:道士幻境找寻贵妃。(渲染“长恨”) 上天入地 (浪漫想象) 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脉脉、忠贞不渝) 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总结长恨的原因: 荒淫误国导致政治悲剧,毁灭了爱情。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长恨是诗的主题,是故事的焦点。诗人通过诗化的故事层层展示,让读者体会品味感受。 归纳本诗主题 长恨是主题,然而恨什么呢? 一方面,诗人的长恨是对作为君主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二人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荒淫祸国的叹恨。唐玄宗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憾事,诗人以这个爱情悲剧劝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鉴,不能再重蹈覆辙,引来千古遗恨,表达了对作为帝妃身份的李杨二人的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衰落的叹恨。 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了李杨二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对作为普通情侣身份的李杨二人爱情凄凉结局的无尽怅恨。 练习 1、分析诗中杨贵妃形象 2、分析“长恨”的原因 * * (一)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 入宫 李杨欢爱 杨家显赫 目的 ①交代长恨之因 ②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16岁 → 寿王妃 21岁 →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38岁 → 自缢 三姐妹→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京城有歌谣: “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二)马嵬兵变,贵妃缢死,入蜀归途的思念 1、马嵬兵变:贵妃缢死 竟日游宴 仓皇奔逃 兵变身死 马嵬兵变: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 2、入蜀及归途的思念 入蜀道上: 借景抒情:悲景悲情; 乐景悲情 归途的思念 (三)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白天的思念 时间 四季的思念 写景抒情 夜晚的思念 景物 物是人非 物非人亦非 (四)方士招魂,仙山寄情(浪漫主义手法) 方士寻觅 寂寞的仙家生活及对玄宗的思念 初见使者 别后生活 寄物表情 寄词盟誓 (四)艺术手法 ①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入蜀(实) 小结:重色 → 长恨 回宫(实) 仙界(虚) ②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 ③语言:比喻、对仗、连环、顶针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