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领会《涉江采芙蓉》中的游子思乡之情;曹操的思贤若渴及统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 2.欣赏诗的语言美、艺术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知识链接: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192),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与之彻底决裂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自学指导:根据知识链接完成学案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设计 1.《涉江采芙蓉》开头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3.如何理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话? 7.《短歌行》开头八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9.诗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10.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什么态度? 11作者用“乌鹊绕树”作比喻,有什么用意? 12.《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13.《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3. 对诗歌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自己抱负的诗,表露了他感伤离乱、怀念旧人、渴望贤才以及急欲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情。 B.“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表现了他性格中软弱、消沉的一面。 C.《涉江采芙蓉》一诗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及“同心而离居”的哀伤惆怅之情。 D.“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用高山的气魄,大海的容量来勉励自己,说要像周公那样思贤若渴,广招天下贤士,早日建立功业。 4. 阅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三.学习反思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