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局地暴雨的闪电及多普勒雷达分析.docVIP

北京局地暴雨的闪电及多普勒雷达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局地暴雨的闪电及多普勒雷达分析.doc

北京局地暴雨的闪电及多普勒雷达分析 蔡晓云1] 宛 霞2] 郭 虎1] 1)北京市气象局气象台 100089 2)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100089 摘要:本文利用闪电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北京密云石城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中小尺度局地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带电风暴沿山脉移动后闪电数量减少,雷达反射率因子增强并长时间停留,速度图中辐合辐散、气旋反气旋与暴雨的形成、维持、消散关系密切。逆风区和速度梯度大的区域附近与反射率因子较大值相对应。地形对气流路径有阻挡偏离作用。 关键词:局地暴雨 闪电雷达 地形作用 前言 2003年7月26日夜间~27日凌晨北京密云与怀柔交界地区石城出现暴雨,日降雨量达125mm(水文站资料)。与之相隔不远的密云气象站仅有1.7mm降水,属典型的局地暴雨(见图1b)。暴雨预报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1],我国很多气象学家用多种方法探讨了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2] [3],地形雨与气流的垂直分布[4],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在地面中尺度流场中的作用等[5] [6],通过分析:认为强对流不稳定天气导致局地暴雨的发生,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地形、热力、动力诸因素影响,但仍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先进的闪电、多普勒雷达探测设备具有短时可预报性。 1 大尺度环流背景 此次局地暴雨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26日出现了小阵雨过程。27日850、700、500hPa天气图上北京附近有一槽线南伸,本市处在高空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暖湿气流影响下。 20:00 02:00时 图1a为垂直风廓线图,b石城26日08:00时~27日08:00时雨量图 2 7.27局地暴雨闪电、雷达特征 2.1闪电定位资料 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闪电探测网加密资料,应用多站闪电定位仪采用方位汇交和时差定位综合算法定位的原理,由多个单独的测站探测得到数据,再汇交到主站而形成最终的定位结果,构成较精确的雷电分布图(见图2a)。 图2 a2003年7月27日0—4时闪电分布图,b、c分别为27日2:18、4:39时PPI图。 闪电频数的增加说明云中的电荷活动加剧,对流发展加强,存在不稳定能量。2003年7月27日0~4时闪电的位置与2:18雷达反射率因子图有较好的配合,特别是密云石城附近也有闪电点出现。观察电荷分布,正电荷出现的频数远远的超过负电荷的频数,说明云中有较强的电场,云地闪电有增大正常的晴天正电场的趋向[7]。在4:00左右北京西边界外围有较多的正地闪发生,意味着将有新的风暴产生。带电风暴在山脉前释放了大量的电荷。4:39出现了大面积的降水强回波(见图2c)。因此,闪电的出现预示着强天气过程的发生。 2.2暴雨的形成阶段 2003年7月26日夜间22:10本市西南和东北有小块对流云回波生成,强度分别为50、55dBz(图3a),22:15速度图雷达站附近190o~240o10km处,西南方向呈现暖色离开、冷色朝向雷达中心现象,有正、负中心,是低层强辐合加中尺度弱气旋气流相结合图象(图3d)。 图3 7月26日22:10~7月27日1:21雷达图 此后,对流逐渐发展加强,23:51强中心范围加大(图3b),速度图上210o50km处出现小范围负速度包围正速度的闭合逆风区,其间有零度线分割,东北28°75km处出现正速度包围负速度的更小范围的逆风区(图3e)。根据统计[8]它的出现预示着将要出现大~暴雨或正在下雨[9],西南方向逆风区与对流云强中心相对应,风速值3.8~-7.7m/s从正到负跨越速度梯度近10m/s,逐渐发展成一条长140km、宽30km的回波带,给房山带来32.2mm的降水(图3c)。相应速度图上逆风区面积有所增大加强(3f)。 27日1:27后怀柔地区的回波进入密云,此时回波范围较小,2:18分以后强中心在石城停留,远处东北方向不断有新的对流回波补充(图4a、b),同时小块对流云沿西南气流与石城回波合并(图4c、d)。从地面到高空西南气流,抵制了石城回波向西南运动,合并给原在石城滞留的对流云补充了新的能量,使反射率增强、生命史延长、雨量增大。从3:37图中看出整体回波前沿有小范围冷、暖两种颜色风速后演变成逆风区(图4h、i)。风速值 图4 2003年7月27日石城地区雷达回波图(第2象限) -19.2~3.8m/s从负到正跨越速度梯度超过20m/s,有利于石城局地大暴雨的形成。 2.3暴雨的维持阶段 这次石城局地暴雨是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它的影响范围和维持时间有鲜明的局地性和短时性。降水集中在27日1:30~4:30分3小时内,密云县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密云气象站1.7mm,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