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定稿).doc

专题二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定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定稿).doc

专题二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18)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答案:A 2.(2008?江苏?18)下表是1999-2000年我国四种传媒发展的情况统计,其中增长率最高的一种传媒是 1999年 2000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931682 3381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526483 585007 互联网用户(户) 3014518 9021717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答案:D。 3.(2009?江苏?8)右侧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 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答案:C。 4.(2009?江苏?18)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答案:B。 5.黄遵宪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6.(2012?江苏?11)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答案:D 7.(2013?江苏?10)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答案:D。 8.(2013?江苏?19)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答案:A。 9.(2013?江苏?11)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杨门女将》 答案:B。 二.判断题: 10.

文档评论(0)

zhengy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