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论.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论.ppt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论 ——综览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有六: 一、人贵论,主要解决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 二、身心论,主要解决身与心的关系问题 三、性习论,主要解决性与习的关系问题 四、知行论,主要解决知与行的关系问题 五、性情论,主要解决性与情的关系问题 六、理欲论,主要解决理与欲的关系问题 ——以上六种基本理论观点可称之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论。 第一节 人贵论 ——人贵论,指万物以人为贵的理论,先哲将之作为探讨心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逻辑起点。人贵论自先秦产生后,一直为后人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心理学思想最具特色的一种观点。 一、人贵于万物的原由: ㈠、人贵在具有智能: 荀子:“……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王充:“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 刘禹锡:“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相交胜尔。” 二程:“禽兽与人绝相似,只是不能推。” 王廷相:“人为万物之灵,厥性智且才,穷通由已。”” 王夫之:“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知觉之有  渐,寂然不动,待感而通也……” ——中国先哲能认识到人贵于万物的原由在于人拥有   动物所不具有的智力与才能,这一看法与现代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相通之处。 ㈡、人贵在具有很多社会性心理素质: 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 董仲舒:“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 ” 朱熹:“……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借指低级的心  理活动)者,人与物同;而不知仁义礼智之粹然(借 指高级的心理活动)者,人与物异也。” 陆九渊:“人而不忠信,果何以为人乎哉?”、 “人而不忠信,何异于禽兽者乎? ” 戴震:“人之异于禽兽者,以有礼义也。” 二、对人贵论思想的评价: ㈠、核心思想:人是世界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人所以贵于万物主要是人有智能与社会性心理素质 ㈡、人贵论思想的先进性: 传统西方心理学忽视人的社会性,或把人视为机器等观点,是不能对人做出科学了解的 中国文化里的人贵论对建立科学心理学非常有帮助 ㈢、人贵论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区别: 人贵论主要从“人类整体”出发去探讨人与物、人与 禽兽的共性与异性问题,以突出人类自身的价值;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从“个体(个人)”出发去研究  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与西方文化将上帝视作是人的价值的主要源头的  思想截然不同,中国先哲多将人性看作是人的价  值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身心论 一、先秦时期的身心论: ㈠、道家: 《老子》:“营(魂)魄抱一”,虽未明言谁产生谁,  属于二元论的观点,但明确了形神能结合为一 庄子:追求精神超越出形体,无限自由的“逍遥游” 状态 ㈡、儒家: 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 ,既明确了形  先神后的关系,又主张形神结合 ㈢、医家: 主张唯物一元论形神观:在人的生成过程中,先有 形体,后有心理,形体与精神俱具才成为人,同时,神与形离则形体亦不可能独存 二、秦汉至唐时期的身心论: ㈠、道家: 《淮南子》:“形”、“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嵇康:形与神是相互依存,没有“神”,“形”无以“立”,没有“形”,“神”就不可能存在——“使形神相亲,表 里俱济也” 《刘子新论》 :主张一种形神二元论观点,但也看 到了心理(神)、心脏(心)和形体(形)间的相 互关系——心理通过影响心脏而影响形体,积极的 心理能促进形体健康;反之则会对形体产生伤害 ——早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认为肉体与精神可 以一起长生不死,相信通过修炼可使形、神俱飞升 成仙,于是大都重视形与神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㈡、儒家: ——相对于先秦儒家而言,秦汉至唐代的儒家较为明确 地探讨了形神关系 桓谭:主张形死神朽,反对精神不灭论 王充:“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 也。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 ㈢、医家: 华佗:“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  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则昏,气散则疲。” 孙思邈:看到了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形体与精神 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㈣、范缜:  1、范缜的身心观: 为了反对神不灭论,主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主张形神相即说:神不能脱离形,形也不能脱离神,二者既不相对立,也不可分割 主张形质神用说:人的形体是产生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则是形体这种物质实体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功 能或属性 主张生形质用说:不能说任何物质实体都能产生  心理,只有人之质才有心理活动,只有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