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中国地球物理201l ·285·
(8)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地幔底部化学层高生热率的影响
Influenceofachemicalwith heat
layeredhigh production
rateatthe ofthemantle
bottom
程华冬黄金水
Jinshui
HuadongCheng Hua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地球物理学证据和地幔的数值模型都指出了除了D”区域及非洲、太平洋底下的超级地幔柱,洋中脊
玄武岩源(MORBs)构成了大部分地幔的组成成分。同时,地球物理学证据也强烈地表明地幔主要是从内
来源于地幔的冷却【2】。如果核幔边界热流值是6TWl劲,那么地幔放射性生热需要20TW。天体化学所给出
生热率则更低。一种可能的假说就是核幔边界热流值不是6TW,而是16TW。但核幔边界的高热流将导致
地核的快速冷却。其后果是内核可能生长太快,从而无法维持地核的磁场发动机。本研究试图探讨在不显
著提高核幔边界热流的条件下,核幔边界D”层是否可以提供额外的放射性生热的来源。为此,我们这里
首先探讨D”层不同放射性生热率对地幔对流的影响。
球坐标下的地幔热化学对流方程组为【3】:
V·U-0
-VP+V.[,7(Vu+V7u)】+孰aRa(T一∥C)+Z(Rat.Ft.)】e,110
k’’’’
.Ra.dF。 3个 Ra.dr.
[1+壬《音薏即Ⅷ】(詈+uVT)m+季‰云茇肌嗍蚱
D. a材.
。v押”+萄%苟埘
—OC—+u.VC。0V——+U‘ 一
af
其中,u,P,口,T,r,瓦,毋,U,,巩,H是速度矢量,压强,粘性,热膨胀系数,温度,热扩散系数,表面温度,
的相变,k=2为尖晶石到钙钛矿的相变。e,是径向的单位矢量,Ra,尻Rak表示瑞利数,组分浮力数以及
相变k时的相变瑞利数。其中热扩散系数以及热膨胀系数都是随深度变化的,而粘性则和深度,温度相关。
化学组分方程的引入就是为了便于控制D”层放射性生热率的变化。
初步结果显示:增大D”层生热率将增加地幔热柱在下地幔的温度;D”层内部生热率对表面地形影响
很小,但影响核幔边界起伏;增大D”层生热率将增加表面热流并减小底部热流。保持总的内部生热率不
变,增大D”层生热率,表面及底部热流同时减小,但对表面和底部地形的影响很小。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4045)资助。
参考文献
a1.Theheatflow theoceanicandcontinentalcrustandtheheatlossofthe
【1】Sclater,J.G.,et through
18:269~312.
the and mantles:Plume
【2】2 GeoffreyF.Davies.Reconcilinggeophysicalgeochemical flows,heterogeneities。anddisequilibrium[J].
Geosystems。2009,10:Q10008.
GeochemistryGeophysics
onther
文档评论(0)